[发明专利]具有精确过零相线投切的三相四线电能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9829.8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0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1/00 | 分类号: | G01R11/00;H02J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精确过零相线投切的三相四线电能表。涉及电能表技术领域,该三相四线电能表当出现连接在三相四线电能表各相上的功率不平衡时能及时将连接在该三相四线电能表高功率相线上的一部分负载切换到该三相四线电能表低功率相线上。包括三相四线电能表本体,三相四线电能表本体包括A相、B相、C相、零线N和三相电能计量模块,还包括节点J1和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三相平衡监测器、单相逆变电源、二号电压采样电路和接口功率监测器;单相逆变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和隔离变压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节点J1分别与隔离变压器的电源输出端和二号电压采样电路的采样端连接,三相电能计量模块与控制器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精确 零相线投切 三相 电能表 | ||
【主权项】:
1.具有精确过零相线投切的三相四线电能表,包括三相四线电能表本体,三相四线电能表本体包括A相、B相、C相、零线N和三相电能计量模块(1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点J1和控制器(107)以及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三相平衡监测器(101)、一号电压采样电路(102)、单相逆变电源(103)、隔离变压器(105)、二号电压采样电路(108)和接口功率监测器(109);单相逆变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和隔离变压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节点J1分别与隔离变压器的电源输出端和二号电压采样电路的采样端连接,三相电能计量模块与控制器连接;还包括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的开关Ki,其中i为正整数,1≤i≤42;还包括节点J18、节点J14和节点J6,节点J18的火线端与A相连接,节点J14的火线端与B相连接,节点J6的火线端与C相连接;节点J18的零线端、节点J14的零线端和节点J6的零线端都分别与零线N连接;三相电能计量模块的电能计量端、三相平衡监测器的监测端和一号电压采样电路的采样端都分别与节点J18、节点J14和节点J6连接;单相逆变电源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开关K40与节点J18连接,单相逆变电源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开关K41与节点J14连接,单相逆变电源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开关K42与节点J6连接;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接口功率监测器的监测端连接的一号负载接口(201)、二号负载接口(202)、三号负载接口(203)、四号负载接口(204)、五号负载接口(205)和六号负载接口(206);还包括节点J2、节点J3、节点J4、节点J5、节点J7、节点J8、节点J9、节点J10、节点J11、节点J12、节点J13、节点J15、节点J16、节点J17和节点J19;所述节点J6、开关K13、节点J2、开关K14、节点J3、开关K15、节点J4、开关K16、节点J5和六号负载接口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6、开关K21、节点J7、开关K22、节点J8、开关K23、节点J9、开关K24、节点J10和五号负载接口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4、开关K29、节点J11、开关K30、节点J12、开关K31、节点J13和四号负载接口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4、开关K34、节点J15、开关K35、节点J16和三号负载接口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8、开关K38、节点J17和二号负载接口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8、开关K39、节点J19和一号负载接口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1、节点J2、开关K17和节点J19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2、节点J7、开关K25和节点J19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3、节点J11、开关K32和节点J19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4、节点J15、开关K36和节点J19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5、节点J3、开关K18和节点J17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6、节点J8、开关K26和节点J17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7、节点J12、开关K33和节点J17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8、节点J16、开关K37和节点J17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9、节点J4、开关K19和节点J16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10、节点J9、开关K27和节点J16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11、节点J5、开关K20和节点J13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节点J1、开关K12、节点J10、开关K28和节点J13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开关K40、开关K41和开关K42均为电路结构完全相同的复合开关;所述复合开关包括一号节点(701)、二号节点(702)、切换开关Ka、节点Ma、电感La、节点Mb、电容Ca、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0、光电耦合器OPT、电阻R0、自用电供电模块(901)、磁驱动电路(502)和硅驱动电路(503),切换开关Ka包括可控硅开关Kb和磁保持继电器开关Kc,所述光电耦合器OPT包括发光二极管D5和光敏三极管Q0;所述可控硅开关Kb的一端和磁保持继电器开关Kc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一号节点(701)上,在同一时间断面内所述一号节点(701)只能连接在A相、B相和C相这三相中的其中一相上;所述可控硅开关Kb的另一端、磁保持继电器开关Kc的另一端、电感La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端都连接在节点Ma上,所述电感La的另一端、电容Ca的一端和电容C0的一端都连接在节点Mb上,所述电容Ca的另一端连接在二号节点(702)上,所述二号节点(702)连接在零线N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和二极管D4的负极端都连接在电容C0的另一端上,二极管D1的负极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端都连接在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端上,二极管D3的正极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端都连接在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端上,所述光敏三极管Q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Q0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0的一端和控制器连接,电阻R0的另一端与自用电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硅驱动电路分别与可控硅开关Kb的控制端和控制器连接,所述磁驱动电路分别与磁保持继电器开关Kc的控制端和控制器连接;自用电供电模块包括电池连接模块、能由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依次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自用电供电模块还包括分别与单体电池个数相等的充电器、切换开关和限流模块;电池连接模块包括与单体电池个数相等的体充电连接机构;在每个体充电连接机构上分别设有体电压检测芯片;每个充电器的电源输出端一对一连接在每个切换开关选择端的一个接线端上;每个切换开关的转动端一对一连接在限流模块的一端上,每个限流模块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在电池连接模块的体充电连接机构上;电池连接模块连接在电池组上,所述电池连接模块的控制端、每个体电压检测芯片、每个限流模块的控制端和每个切换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当不为电池组充电时,电池连接模块能将电池组内各个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变成串联电池,当为电池组充电时,电池连接模块能将电池组内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串联电池变成相互独立的单体电池;每个充电器的电源输入端和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都导电连接在一个通电先后控制机构上,并且在上电时通电先后控制机构先给控制器通电,然后再给充电器通电;在下电时通电先后控制机构先让充电器断电,然后再让控制器断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2982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GIS暂态模拟电磁骚扰源
- 下一篇:防窃电电能表表尾导线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