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晶硅底板专用石墨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1000.1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一;乔学锋;高顺宾;赵俊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俊培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晶硅底板专用石墨的生产工艺,所述的生产工艺包括制备原料、混合脱水、沥青制备、预混、轧制薄片、研磨、压模成型、一次焙烧、一次浸渍、二次焙烧、二次浸渍、三次焙烧、三次浸渍、石墨化的步骤,经过该种工艺制备的专用石墨具有减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晶 底板 专用 石墨 生产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多晶硅底板专用石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原料:将沥青焦、石油焦经过5R摆式磨粉机分别进行破碎,沥青焦、石油焦原料颗粒度通过325目筛,筛余5%‑10%;步骤2:混合脱水:将步骤1中得到的沥青焦、石油焦颗粒按照质量比为3:7加入到搅拌机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加热到120‑125℃,并保持40分钟进行加热脱水;步骤3:沥青制备:选用改质沥青经过熬煮静置不小于100小时,并且将温度控制在160‑165℃下制备沥青;步骤4:预混:选用步骤3中制备的沥青和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所述的混合料与沥青的质量之比为40%‑41%,将混合料和沥青将如到搅拌设备中混合,控制混合温度在173‑178℃,混合时间为60min;步骤5:轧制薄片:将步骤4中制备的混合物放入到炼塑机中,通过炼塑机扎制成薄片,所述的薄片的厚度为2‑2.5mm,将扎制薄片在温度50‑60℃情况下存放48小时;步骤6:研磨:将步骤5制备的薄片放入到5R摆式磨粉机制得粉末,并使粉末通过200目筛,筛余不大于20%‑25%;步骤7:压模成型:将步骤6中制备的粉末装入到成型模具中,使的压模密度达到1.45‑1.46g/cm3,并且在室内放置不少于48小时;步骤8:一次焙烧:将步骤7中压制成型的混合物装炉焙烧,使得炉内温度快速达到350℃,然后改为均匀升温每8小时5℃,升温至520℃保持24小时,再次均匀升温每8小时27℃升温至1250℃,在高温1250℃阶段维持48小时关火,然后将焙烧后的混合物冷却240小时且炉内温度低于90℃时出炉;步骤9:一次浸渍:将完成一次焙烧后的混合物浸渍在中温煤沥青中,并以 50℃ ‑60℃ /h 的温升速度加热至 300‑500 度,抽真空后保压处理,一次浸渍增重率达到18‑19%;步骤10:二次焙烧:将混合物装炉二次焙烧,使得炉内温度快速达到350℃,然后改为均匀升温每8小时5℃,升温至520℃保持24小时,再次均匀升温每8小时27℃升温至1250℃,在高温1250℃阶段维持48小时关火,然后将焙烧后的混合物冷却240小时且炉内温度低于90℃时出炉;步骤11:二次浸渍:将完成二次焙烧后的混合物浸渍在中温煤沥青中,并以 50℃ ‑60℃ /h 的温升速度加热至 300‑500 度,抽真空后保压处理,一次浸渍增重率达到13‑14%;步骤12:三次焙烧:将混合物装炉三次焙烧,使得炉内温度快速达到350℃,然后改为均匀升温每8小时5℃,升温至520℃保持24小时,再次均匀升温每8小时27℃升温至1250℃,在高温1250℃阶段维持48小时关火,然后将焙烧后的混合物冷却240小时且炉内温度低于90℃时出炉;步骤13:三次浸渍:将完成三次焙烧后的混合物浸渍在中温煤沥青中,抽真空后保压处理,一次浸渍增重率达到9‑10%;步骤14:石墨化:将步骤13得到的混合物放入到艾奇逊炉内,是产品温度达到2800‑2900℃,使得混合物石墨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俊培,未经韩俊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3100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碳石墨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控温式环网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