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快速检测小麦秸秆腐熟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5766.7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1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任兰天;张从军;崔桂侠;焦立新;梅艳艳;宋长刚;刘庆;唐飞;胥清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34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快速检测小麦秸秆腐熟度的方法,涉及秸秆腐熟度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样品收集、获取近红外光谱、化学指标及发芽率测定、建立近红外技术分析模型、调试模型数据、现场快速检测;本发明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对不同腐熟程度的秸秆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与腐熟程度的相关指标建立一个梯度模型,此模型的建立可以快速的对秸秆腐熟程度进行检测,信息简洁又丰富,无需样品的化学处理,绿色环保,性能可靠,无相关耗材和维修成本,降低了运行成本和环保风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济效益高。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快速 检测 小麦 秸秆 腐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近红外快速检测小麦秸秆腐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样品收集、获取近红外光谱、化学指标及发芽率测定、建立近红外技术分析模型、调试模型数据、现场快速检测;样品收集:收集当年没有腐烂的秸秆,按每吨秸秆添加15kg氮肥、2kg生物菌剂的比例混配,并覆盖黑色塑料薄膜进行发酵实验,每天测试温度,温度上升至55℃时,开始取样,每天取样一次,每次发酵实验获取样品30个,隔月再进行下一次发酵实验,共进行十次发酵实验,共获得样品300个;获取近红外光谱:300个样品,分别进行以下操作:取其中的20g进行水分光谱扫描,随后用铝盒测水分含量;将剩余的样品用小型湿型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浸提,测定pH值及电导率,然后进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再取其中的20g进行光谱扫描,重复扫描3‑5次直至获得稳定光谱;化学指标及发芽率测定:分别对300个样品进行以下检测:铵态氮含量、乙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有机质含量、淀粉含量,同时测定300个样品的发芽率;建立近红外技术分析模型:将300个样品的光谱与10个相关指标建立10个相关的模型R2,其中10个相关指标分别是指上述的:水分含量、pH值、电导率、铵态氮含量、乙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有机质含量、淀粉含量、发芽率;调试模型数据:分别获取30个秸秆腐熟的校验样品,通过模型R2进行测试,并将校验样品同时送到实验室进行上述10个相关指标的测试,进行比对,矫正模型R2的数据;现场快速检测:将建好的模型R2预装进近红外快速检测设备,在现场开机后即可快速检测秸秆腐熟程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3576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