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个囚禁离子的单光子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3857.5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3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何九洲;李冀;刘志超;冯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63/00 | 分类号: | H01J63/00;H01J63/02;H04B10/7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单个囚禁离子的单光子源,包括真空室、离子阱芯片和钙原子炉,离子阱芯片包括掺砷硅基片、第一二氧化硅层和第二二氧化硅层,掺砷硅基片上设置有基片通孔,基片通孔的相对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光纤固定槽,两个光纤固定槽内分别设置有共光轴的两个多模光纤,两个多模光纤的相对的端面为凹面,凹面的表面设置介质膜,两个多模光纤的凹面的焦点重合,两个多模光纤的凹面之间形成光学微腔,本发明实现单个离子的多普勒极限冷却。单光子源具有很高的产生效率。便于与现有的光通信系统连接。使制备的单光子线宽达到离子能级跃迁的自然线宽。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单个 囚禁 离子 光子 | ||
【主权项】:
基于单个囚禁离子的单光子源产生方法,利用基于单个囚禁离子的单光子源,基于单个囚禁离子的单光子源包括真空室(8),其特征在于,基于单个囚禁离子的单光子源还包括设置在真空室(8)内的离子阱芯片(9)和钙原子炉(14),离子阱芯片(9)包括掺砷硅基片(30)和分别设置在掺砷硅基片(30)两面的第一二氧化硅层(31)和第二二氧化硅层(32),掺砷硅基片(30)上设置有基片通孔(27),基片通孔(27)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光纤固定槽(20),两个光纤固定槽(20)内分别设置有两个多模光纤(3),两个多模光纤(3)的相对端共光轴,两个多模光纤(3)的相对的端面为凹面,两个多模光纤的凹面的焦点重合,两个多模光纤的凹面之间形成光学微腔(21),光学微腔(21)的焦点与两个多模光纤的凹面的焦点重合,第一二氧化硅层(31)上位于基片通孔(27)的部分开设有第一二氧化硅层通孔(26),第二二氧化硅层(32)上位于基片通孔(27)的部分开设有第二二氧化硅层通孔(28),第一二氧化硅层(31)和第二二氧化硅层(32)上设置有用于在光学微腔(21)内形成直流控制电场的直流电极(18)、用于在光学微腔(21)内形成射频囚禁电场的射频电极(19)以及用于在光学微腔(21)内形成直流控制补偿电场的微运动补偿电极(25),微运动补偿电极(25)和直流电极(18)均为10个,射频电极(19)为2个,5个直流电极(18)设置在第一二氧化硅层通孔(26)的一侧,5个微运动补偿电极(25)和1个射频电极(19)设置在第一二氧化硅层通孔(26)的另一对侧,另外5个直流电极(18)设置在第二二氧化硅层通孔(28)的一侧,另外5个微运动补偿电极(25)和另外1个射频电极(19)设置在第二二氧化硅层通孔(28)的另一对侧,第一二氧化硅层通孔(26)的一侧的5个直流电极(18)和第二二氧化硅层通孔(28)的一侧的5个直流电极(18)分别位于光学微腔(21)的两侧,第一二氧化硅层通孔(26)和第二二氧化硅层通孔(28)的横截面小于基片通孔(27)的横截面,离子阱芯片(9)固定在滤波电路板(15)上的芯片放置孔(29)内,滤波电路板(15)固定在芯片支撑架(13)上,钙原子炉(14)固定在芯片支撑架(13)上,芯片支撑架(13)固定在直流馈通(12)上,滤波电路板(15)上设置有一阶无源RC滤波电路和射频导线,直流电极(18)和微运动补偿电极(25)均通过一阶无源RC滤波电路与直流馈通(12)连接,射频电极(19)通过射频导线与射频馈通(2)连接,两个多模光纤分别与光纤馈通(6)连接,真空室(8)上沿同一分布圆周均匀设置有第一CF35接口~第八CF35接口,真空室(8)上还设置有第一CF100接口和第二CF100接口,第一CF35接口上设置有用于入射光电离激光和冷却激光到光学微腔(21)的焦点的通光窗口(5),第三CF35接口上设置有用于入射单光子产生激光到光学微腔(21)的焦点的通光窗口(5),第五CF35接口和第七CF35接口上分别安装通光窗口(5),第四CF35接口和第八CF35接口上均安装光纤馈通(6),在第二CF35接口上安装射频馈通(2),第六CF35接口通过4通真空连接器(24)分别与离子泵(11)、升华泵(10)和真空角阀(23)连接,具体步骤为:步骤1、对钙原子炉(14)通电加热,钙原子炉(14)产生钙原子蒸气,钙原子蒸气扩散到光学微腔(21)内;步骤2、从第一CF35接口的通光窗口(5)入射光电离激光和冷却激光到光学微腔(21),光电离激光与钙原子相互作用下,产生一价钙离子,光电离激光的波长为423nm和375nm,冷却激光的波长为397nm和866nm;步骤3、射频源在2个射频电极(19)加载频率范围为15MHz~30MHz,峰峰范围为100Vp‑p~400Vp‑p的电压,直流电压源在直流电极(18)上加载的直流电压范围为20V~60V,在射频电极(19)产生的射频囚禁电场和直流电极(18)产生的直流控制电场的作用下在光学微腔(21)内产生囚禁场,产生的一价钙离子被囚禁在囚禁场中,被囚禁的一价钙离子在第一CF35接口的通光窗口(5)入射的冷却激光作用下,同时通过调节微运动补偿电极(25)上的直流电压,进而调节加载在光学微腔(21)内的补偿直流控制电场,将一价钙离子调节到光学微腔(21)的焦点处,并将一价钙离子冷却到5mK以下,步骤4、关闭从第一CF35接口的通光窗口(5)入射的光电离激光和冷却激光,将单光子产生激光通过第三CF35接口入射到光学微腔(21)内,单光子产生激光的波长为732nm和866nm,囚禁的一价钙离子自发辐射出波长为397nm单光子,波长为397nm单光子在光学微腔的作用下,通过多模光纤耦合输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4385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节能灯泡
- 下一篇:一种模塑封装器件开封装置及开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