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洞大变形的气压致裂高应力阻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2944.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庆;蒋万增;秦昌安;蒋良文;魏永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21B7/00;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隧洞大变形的气压致裂高应力阻断方法及其装置,尤其适用于高地应力、深埋隧洞工程的围岩大变形防治。该方法包括:确定需进行大变形处理的隧洞区段、布孔、孔内空腔注浆封闭、脉冲气压压裂围岩。该方法通过气压压裂形成应力阻断层,促使隧洞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降低高地应力隧洞围岩的应力,有效防治围岩大变形,而且脉冲气压比高压气压或水压压裂所需要的压力要低,可降低对设备的供压要求,减小设备体积,更有利于在狭小的隧洞空间开展施工作业,并且所用为清洁能源,无任何污染,节约能源,施工快捷,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脉冲式气压也更利于压裂缝的贯通和碎屑的清除,成缝效果更好,能从根本上消除隧洞高地应力的危害。 | ||
搜索关键词: | 隧洞 变形 气压 致裂高 应力 阻断 方法 及其 装置 | ||
【主权项】:
1.隧洞大变形的气压致裂高应力阻断方法,采用脉冲气压压裂装置,包括压裂管路,压裂管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压裂区管路(2)、注浆区管路(6)和主管路(10);压裂区管路(2)顶端封闭,管壁开孔压裂孔(1);注浆区管路(6)两端分别有突出的圆形钢板(5),所述的圆形钢板(5)直径大于注浆区管路(6)的直径,圆形钢板(5)边缘安装用热缩材料制作的热缩密封圈(4),所述的热缩密封圈(4)一侧有凹槽,另外一侧为平面,热缩密封圈(4)凹槽卡在突出的圆形钢板(5)边缘上并与圆形钢板(5)紧密连接在一起,在注浆区管路(6)下端的圆形钢板(5)上预留的注浆孔(7),接入注浆管(9),注浆管(9)的另一端为注浆输入口(12);压裂区管路(2)与注浆区管路(6)固定连接,注浆区管路(6)与主管路(10)通过第一螺纹口(8)连接,主管路(10)下端通过第二螺纹口(14)有脉冲气压输出设备(15)连接,主管路(10)下端设置一对凸出的边耳(13);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运用地质勘查技术,定位需进行围岩大变形处置的区段,查明该区段的主应力方向,在开挖掌子面到达围岩大变形处置区段的起始点位置时,停止开挖掘进作业,进行初期支护后,开始钻孔作业;(2)第一圈孔的钻孔作业在距掌子面0.5D处开始,D为隧洞直径,沿隧洞径向钻孔,孔径为100mm,钻孔沿隧洞横截面呈闭合圆周形分布,钻孔深度和孔距按以下方式确定:以最大主应力方向为X轴方向,最小主应力方向为Y轴方向,建立如下椭圆:其中σ1为围岩最大主应力,σ3为围岩最小主应力,RC为围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每个钻孔孔底位置按照在最大主应力处相邻孔深相差2m递减至最小主应力处相邻孔深相差0m,以椭圆圆周线为孔深基准线布置;钻孔按照从最大主应力处孔间距2m递增至最小主应力处孔间距4m的方式布孔;每个钻孔完成后用气枪清孔,清孔完成后把孔口严密堵塞,防止二次污染;(3)第一圈孔完成后,间隔3~5m,按同样的方法开始后面各圈的钻孔作业,钻孔作业和隧洞掘进作业按间距D交替进行,钻孔区的轴向范围超出围岩大变形处置区段终点位置0.5D时,停止钻孔,钻孔作业结束;(4)孔内空腔注浆封闭作业在每一圈钻孔结束后跟进进行;用所述的脉冲气压压裂装置作业,将压裂管路放入钻孔中,压裂管路顶端与钻孔底接触,安装固定完成后,开始向注浆区注入高强速凝水泥浆液,达到设定注浆量后,停止注浆,待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进行气压压裂作业;阻断区厚度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Dmax逐渐递减至最小主应力方向的Dmin,Dmax和Dmin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其中,Dmax为最大主应力方向阻断区厚度,Dmin为最小主应力方向阻断区厚度,K为围岩完整程度系数,PM为脉冲气压最大值,RC为围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5)注浆区达到要求强度后,将压裂管路与脉冲气压输出设备(15)连接,初始值设定为20MPa,并以5MPa/min的速率升压,达到使压裂区围岩压裂的强度后,停止加压,维持压力3min后,降低压力,关闭脉冲气压输出设备(15),并断开与压裂管路的连接;一孔压裂完毕,间隔一孔,沿圆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下一孔的压裂作业,直至此圈钻孔全部压裂完毕;(6)如果围岩应力达到则判定围岩应力处于极高应力,此时应进行第二层次的应力阻断圈的施工,施工程序与第一层次的应力阻断圈相同,钻孔底部定位的椭圆变更如下:其中σ1为围岩最大主应力,σ3为围岩最小主应力,RC为围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7)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后面各圈的压裂作业,直至压裂区超出大变形区段终点位置0.5D,可不再进行钻孔压裂作业;至此,脉冲气压压裂围岩防治大变形施工作业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5294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