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3051.4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1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卢春喜;高思鸿;范怡平;王若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1D5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王春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为一种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包括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侧壁顶部设有蜗壳式的待分离气体入口,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还包括与旋风分离器连通设置、且能对待分离气体进行杂质分离的吸附剂移动床,吸附剂移动床的侧壁上、且位于待分离气体入口的上方设置有分离后气体出口;吸附剂移动床上连通有吸附剂再生结构,吸附剂再生结构上设置有杂质气体出口。该设备将气固旋流分离和杂质气体吸附分离耦合在一起,同器同时进行,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能量损耗,适应范围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净化 吸附 耦合 设备 | ||
【主权项】:
1.一种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包括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侧壁顶部设有蜗壳式的待分离气体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旋风分离器连通设置、且能对待分离气体进行杂质分离的吸附剂移动床,所述吸附剂移动床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待分离气体入口的上方设置有分离后气体出口;所述吸附剂移动床上连通有吸附剂再生结构,所述吸附剂再生结构上设置有杂质气体出口;所述吸附剂再生结构包括底部与所述吸附剂移动床的底部连通的提升管结构,所述提升管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颗粒举升气体入口,所述提升管结构的顶部密封连通设置有喷动床,所述喷动床的侧壁下部与所述吸附剂移动床的上部连通,所述吸附剂再生结构与所述吸附剂移动床构成吸附剂循环回路,所述喷动床的顶部设置所述杂质气体出口;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连通设置有灰斗,所述灰斗底部能连通地设置有用于排出固液颗粒杂质的料腿,所述待分离气体自所述待分离气体入口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器后形成向下的外旋流,所述外旋流在所述旋风分离器内侧底部转换形成向上的、且位于所述外旋流径向内侧的内旋流;所述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为夹层式旋流吸附耦合设备;所述吸附剂移动床包括与所述旋风分离器同轴设置的、且容纳吸附剂颗粒的颗粒移动夹层结构,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穿设有中心排气管,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自上而下穿设通过所述旋风分离器,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的内腔中套设所述中心排气管,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的底部位于所述灰斗内;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对应所述待分离气体入口的位置构成进口整流区,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对应所述旋风分离器位于所述待分离气体入口下方的位置构成吸附区,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底部下方的位置构成出口防尘区,所述进口整流区和所述吸附区位于所述外旋流和所述内旋流的径向交界处;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位于所述吸附区处的内壁和外壁由约翰逊网结构构成;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的顶部连通设置有侧壁中部与所述喷动床连通的吸附剂料仓,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的底部连通设置斜向下穿设通过所述灰斗的吸附剂待生斜管,所述吸附剂待生斜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管结构的底部连通;所述中心排气管的侧壁顶部连通设置穿设通过所述颗粒移动夹层结构的内壁和外壁的排气出口管,所述排气出口管构成所述分离后气体出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5305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