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5437.7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77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琦;夏致远;马昱斐;李莎;王路平;孙亚青;王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7/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桶,蓄水桶内插入与其相通的集水漏斗,集水漏斗内安装可拆卸式滤网,蓄水桶通过落流管连接弃流腔和用于雨水过滤的过滤筒,过滤筒设置于过滤腔内,过滤腔与净水活化装置相通,净水活化装置包括延雨水走向依次设置的止水带、滤芯、纤维膜丝和浓缩液出口,净水活化装置侧壁连接饮水管。本发明提供的雨水收集装置集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于一体,利用重力作用收集和处理雨水,改变了传统的泵送方式,能耗降低,且经处理的雨水达到饮用水标准,大大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绿色环保,有效解决吃水困难的问题,还可安装于屋顶,节约占地空间,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雨水 收集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桶(4)内插入与其相通的集水漏斗(1),集水漏斗(1)内安装可拆卸式滤网(2),蓄水桶(4)依次通过汇流管(6)和落流管(7)分别连通弃流腔(10)和过滤筒(15),落流管(7)伸入弃流腔(10)的一端设有浮球阀(9),弃流腔(10)上设有第一排污管(11),第一排污管(11)上安装放污阀(12),过滤筒(15)设置于过滤腔(18)内,过滤筒(15)与第二排污管(16)相通,过滤腔(18)与净水活化装置相通,净水活化装置包括延雨水走向依次设置的止水带(22)、滤芯(23)和纤维膜丝(26),纤维膜丝(26)侧壁连接饮水管(28),所述过滤腔(18)底部或侧壁通过处理管(19)连通净水活化装置,处理管(19)上延雨水走向依次设有处理阀(20)和水泵(21),水泵(21)为单向加压水泵,扬程为20‑30m,所述第二排污管(1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15°,第二排污管(16)与设置于过滤腔(18)底部一侧的弃水口(17)相连,弃水口(17)上设有排水盖,第一排污管(11)上安装放污阀(12),饮水管(28)上安装用水开关(29),蓄水桶(4)放置于屋顶,落流管(7)安装于屋顶转角处,雨水通过每个集水漏斗(1)收集并存储于蓄水桶(4)内,树叶、虫子或沙子等固体杂质被滤网(2)阻隔,经滤网(2)过滤的雨水流入汇流管(6),汇流管(6)内的雨水进入落流管(7)后,由于自重和惯性作用首先流入弃流腔(10),待弃流腔(10)内的雨水量达到容量上限,浮球阀(9)关闭,雨水不再流入弃流腔(10),雨水继续通过过滤筒(15)流入过滤腔18内,经过过滤筒(15)二次过滤的雨水由于自重作用从过滤筒(15)流出至过滤腔(18),过滤筒(15)内的废水及杂质等通过第二排污管16流入弃水口(17),打开处理阀20,过滤腔(18)内的雨水流入处理管(19),打开水泵(21),雨水加速依次通过止水带(22)、滤芯(23),随后流入纤维膜丝(26)进行雨水滤除,此时的雨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用户直接打开用水开关(29)经由饮水管(28)接取饮用水;在雨水处理完成后,打开放污阀(12)、弃水口(17)的排水盖,用于排出雨水处理过程中的废水,待弃流腔(10)内的雨水量减少至低于其容量上限,浮球阀(9)再次打开,蓄水桶(4)内的雨水通过落流管(7)流入弃流腔(10),开始下一轮过滤,如此循环往复,便于用户随时取用饮用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6543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浴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隔离杂物的雨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