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除磷与污泥减量型污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0523.7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0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磊;刘宝震;王洪波;张克峰;尹萌萌;王宁;徐学信;王文浩;许斐;薛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除磷与污泥减量型污水处理工艺,污水进入前置污泥减量单元,然后以逆向流流态,斜对角方式,反复逆流进入主反应器处理过程,依次流经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进行生化反应处理,出水进入二沉池静置,二沉池下部污泥经污泥外回流管回流至前置污泥减量单元,处理完成后的污水经二沉池上部出水管排出;同时,厌氧区上清液进入侧流化学结晶柱进行磷的化学结晶去除,除磷后清液回流到缺氧区。本发明污水处理工艺采用装置安装方便,操作简捷,性能可靠稳定,处理效果良好且运行成本低。工艺流态为混合流态,生物载体为悬浮式填料,无需支撑固定,使用方便,能够达到较好的污水脱氮、除磷、磷回收和污泥减量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污泥 减量型 污水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强化除磷与污泥减量型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整体处理:污水由进水管进入前置污泥减量单元,先停留3~5h后,进入污泥减量单元的初沉池,停留1h,然后以逆向流流态,斜对角方式,反复逆流进入主反应器处理过程,依次流经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进行生化反应处理,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10h,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体积比为1:1:2.5,好氧区出水进入二沉池静置,经20~30d排放二沉池剩余污泥,经污泥外回流管回流至前置污泥减量单元,参加新引入的污水循环处理过程,处理完成后的污水经二沉池上部出水管排出;同时,厌氧区上清液进入侧流化学结晶柱进行磷的化学结晶去除,除磷后清液回流到缺氧区;各处理单元具体运行如下:前置污泥减量单元:所述前置污泥减量单元包括由曝气、缺氧和厌氧生物絮凝形成的一体化预处理区,预处理区后设置有初沉池,预处理区的前端设有进水管,预处理区的上部与初沉池上部相连通,且预处理区底部与初沉池底部设有污泥内回流管,预处理区和初沉池形成内循环回流管路;前置污泥减量单元与初沉池污泥回流相结合,利用长泥龄实现污泥原位减量;污水在前置污泥减量单元中与二沉池回流污泥混合后,以推流式流态依次通过前段曝气、后段缺氧和厌氧生物絮凝形成的一体化预处理区,回流污泥带来的微生物在交替厌氧缺氧环境中,通过胞溶水解和解耦联作用减少污泥量,同时生成小分子和易降解有机物,并为后续的生化反应提供充足的碳源;微生物还通过吸附絮凝作用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小颗粒物质,降低进水的悬浮物质,提高后续可生化性;然后污水进入预处理区后设置的初沉池,形成初沉污泥,初沉污泥回流至预处理区再吸附沉淀;②主反应器处理过程:所述厌氧区由2个或多个厌氧池串联,缺氧区由2个或多个缺氧池串联、好氧区由2个或多个好氧池串联而成;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内放置球形多孔铁氧化物陶土复合填料;所述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由回流管联通;最后一个好氧池与第一个缺氧池顶部之间设置消化液内回流管,并在缺氧池顶部的回流管处设置活动挡流隔板;所述的好氧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来自污泥减量单元初沉池的上部澄清液由底部流入厌氧池,以逆向流流态,斜对角方式,往复逆流循环,依次流经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在各反应池中水流自下而上流动扰动混合液,在水流的带动下,混合液微搅拌进而混合均匀,水流流经球形多孔铁氧化物陶土复合填料,与填料表面附着微生物充分接触,带动填料处于流离悬浮状态,最后,水流由好氧池侧壁上部孔洞流出,进入二沉池;侧流化学结晶除磷所述侧流化学结晶柱由结晶反应区和位于其上部的上清液静置区两部分组成;厌氧池上清液经侧流管由底部流入侧流化学结晶柱,以升流式流态通过结晶反应区,结晶反应区内装填铁氧化物钢渣作为晶种,并投加氯化钙,投加浓度为Ca2+与P摩尔比为3~5:1,污水中的高浓度磷酸盐与结晶柱中的金属盐反应形成沉淀结晶析出,除磷后的混合液在结晶柱顶部上清液静置区停留10~15min,上清液经由回流管道回流到缺氧区,结晶柱内结晶体通过晶柱侧面取样口取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7052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