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铝基非晶形成能力的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5143.0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强;吴念初;杨柏俊;孙文海;张锁德;吕威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45/08 | 分类号: | C22C45/08;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铝基非晶形成能力的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属于铝基非晶态合金技术领域。该方法是根据在Al‑TM(过渡族元素)‑RE(稀土元素)三元非晶合金体系中微量添加TM与RE元素不同的电子作用机制,制定公式(1)为δ=|KP‑2KF|,公式(1)中当δ值趋近于0时,体系的总能量趋于最低,非晶形成能力则增强;根据该规律对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进行调控,从而制备大尺寸的铝基非晶合金;该方法的提出解决了以往铝基非晶合金成分设计存在的大量资源浪费问题,并设计出了目前国际上最大尺寸的五元完全块体铝非晶合金。本发明对扩大轻质高强铝基非晶合金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铝基非 晶形 能力 合金 成分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调控铝基非晶形成能力的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根据在Al‑TM‑RE三元非晶合金体系中微量添加TM与RE元素不同的电子作用机制,制定公式(1),公式(1)中呈现的规律为:当δ值趋近于0时,体系的总能量趋于最低,非晶形成能力则增强;根据公式(1)中规律对所述Al‑TM‑RE三元非晶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进行调控,从而制备大尺寸的铝基非晶合金;δ=|KP‑2KF| (1);公式(1)中:2KF是费米面的直径,2KF的计算方式如公式(2);KP是伪布里渊区的直径,KP的计算方式如公式(3);2KF=22π2n0ZFEM3-22π2n0Zhyb3---(2);]]>公式(2)中,ZFEM是自由电子贡献的电子数,Zhyb是电子杂化效应贡献的电子数,n0是原子数密度;KP=4πsinθλ---(3);]]>公式(3)中,λ是X射线的波长,θ是X射线衍射谱中主漫散峰对应的衍射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8514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强度磁性合金材料
- 下一篇:新型材料植入螺钉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