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大气压中产生环形体积-沿面DBD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6018.X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6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春;赵紫璐;杨德正;袁皓;张丽;王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01;H05H1/2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赵连明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在大气压中产生环形体积‑沿面DBD的实验装置,属于等离子技术领域。主要由环形体积‑沿面DBD反应器(1),电源系统(2),供气系统(3),和空间分辨光学诊断系统(4)组成。其中,放电等离子体由电源系统(2)激励,在环形体积‑沿面DBD反应器(1)中产生,由供气系统(3)提供放电的气体氛围,并保持一定的气体组分和流速,由空间分辨光学诊断系统(4)进行在线光学诊断。本发明集中了沿面DBD和体积DBD的优势,在沿面DBD高压电极的放电边缘增加了体积放电,形成了环形体积‑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使得放电既能够具有高能效和高活性物种产量,又能使沿面DBD在空间尺度上得到更为便利的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压 产生 环形 体积 dbd 实验 装置 | ||
【主权项】:
1.在大气压中产生环形体积‑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验装置,主要由环形体积‑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1),电源系统(2),供气系统(3),和空间分辨光学诊断系统(4)组成;放电等离子体由电源系统(2)激励,在环形体积‑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1)中产生,由供气系统(3)提供放电的气体氛围并保持一定的气体组分和流速,由空间分辨光学诊断系统(4)进行在线光学诊断;其特征在于,环形体积‑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1)主要由环形体积‑沿面高压电极(101),放电介质管(102),环形地电极(103),防爬电介质管(104),导气管(105),和环形电极板(106)组成;环形体积‑沿面高压电极(101)为熔铸在一起的同轴,且相互贯通的一个空心圆柱体和一个空心圆台体组成,其中上端空心圆台体的下底面与中间的圆柱体外径一致,下端圆柱体的外径小于中间圆柱体的外径,中间空心圆柱体的外表面熔铸固定径向环形电极板(106),用于放置放电介质管(102),环形电极板(106)的外圈固定有密封圈,防爬电介质管(104)同轴密封套在环形电极板(106)外,且上端至少覆盖至环形体积‑沿面高压电极(101)放电部分的环形圆台体底端;环形地电极(103)套在放电介质管(102)的上端并接地,环形地电极(103)下端与防爬电介质管(104)上端的间距为6.5‑15mm;空心圆台体高3.5‑10mm,空心圆台体顶端圆形边界与环形地电极(103)的轴向间距为3‑5mm,与放电介质管(102)内壁的间距为0.5‑3mm,空心圆台体侧面与放电介质管(102)内壁的夹角为30‑45°;环形体积‑沿面高压电极(101)下端空心圆柱体部分连接导气管(105),环形电极板(106)经导线连接至电源系统(2);空心圆台体的顶端则产生体积放电,底端产生沿面放电,从而形成环形体积‑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2601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脱钩的自动钓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线虫钓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