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3792.3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4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武;杨宗哲;黄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B62D7/16;B62D7/18;B62D7/20 |
代理公司: | 11457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红颖<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转向系统结构模型;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拉杆和转向节,转向拉杆与转向节连接;步骤二、建立满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即所述转向系统的所述转向拉杆至所述转向节传动段;步骤三、建立减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图;在满载工况的基础上,调整车架高度,模拟转向拉杆‑转向节运动规律,根据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建立减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图;步骤四、确定转向轮前束变化,通过测量载荷变化前后转向节的转动角度获得。利用本发明分析转向轮前束变化更具有直观性,且效率高、精度高;利用画法几何方法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正确性,提高分析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轮前束 变化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汽车转向轮前束变化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建立转向系统结构模型;/n利用绘图工具按照比例绘制转向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并表达转向系统零件几何形状、尺寸、位置和相互连接关系;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拉杆和转向节,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转向节连接;/n步骤二、建立满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n在转向系统结构模型基础上绘制满载工况下转向拉杆-转向节投影三视图,反映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转向节之间几何连接关系,即所述转向系统的所述转向拉杆至所述转向节传动段;/n步骤三、建立减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图;/n在满载工况的基础上,调整车架高度,模拟转向拉杆-转向节运动规律,根据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建立减载工况转向拉杆-转向节几何模型图;/n步骤四、确定转向轮前束变化;/n在转向系统载荷改变时,转向拉杆-转向节的几何模型发生改变,通过测量所述转向系统载荷变化前后转向节的转动角度获得转向轮前束变化;/n在所述转向系统载荷改变时,测量右转向节载荷变化前后的转动角度或左转向节载荷变化前后的转动角度,所述转向轮前束变化为2倍所述右转向节的转动角度或所述左转向节的转动角度。/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3379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