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保健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68010.X 申请日: 2017-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6835409B 公开(公告)日: 2018-10-19
发明(设计)人: 李瑛慧;刘新金;谢春萍;徐伯俊;苏旭中;崔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D02G3/04 分类号: D02G3/04;D02G3/4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412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一种抗菌保健混纺纱的生产方法,纱线包含铜改性聚酯30%、罗布麻35%、长绒棉35%。生产工艺包括:将铜改性聚酯纤维进行预处理,提高纤维可纺性;将预处理后的铜改性聚酯纤维经第一开清棉、第一梳棉、第一预并条制得铜改性聚酯纤维预并条;将罗布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堆仓养生后与长绒棉纤维按1:1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纤维经第二开清棉、第二梳棉、第二预并条制得混合预并条;将铜改性聚酯纤维预并条和混合预并条经头道三道的并条、粗纱制得混合粗纱;将混合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经细纱制得抗菌保健混纺纱线。本发明的抗菌保健混纺纱及后道织物能够抗菌杀菌、帮助肌肤排毒、调节血压、改善人体微循环、抗紫外线辐射。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抗菌 保健 混纺纱 生产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抗菌保健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铜改性聚酯纤维进行预处理,按纤维质量逐层喷洒0.35%‑0.4%的抗静电剂,提高纤维可纺性;第二步,将预处理后的铜改性聚酯纤维经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一预并条工序制得铜改性聚酯纤维预并条;采用第一开清棉工序制得铜改性聚酯纤维棉卷,第一开清棉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730‑750r/min,刀片伸出肋条距离为2‑3mm,开棉机打手转速为480‑520r/min,成卷机综合打手转速为890‑910r/min,风扇转速为1100‑1200r/min,棉卷定量为380‑400g/m,棉卷长度为30‑32m,温度控制在24℃及以上,相对湿度为75%‑80%;采用第一梳棉工序制得铜改性聚酯纤维生条,第一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为320‑340r/min,刺辊速度为790‑810r/min,盖板速度为70‑75mm/min,道夫速度为18‑20r/min,锡林‑盖板五点隔距为0.25mm、0.25mm、0.23mm、0.23mm、0.25mm,锡林‑道夫隔距为0.2‑0.22mm,给棉板‑刺辊隔距为0.2‑0.22mm,生条定量为20‑22g/5m;采用第一预并条工序制得铜改性聚酯纤维预并条,第一预并条工序中,采用6根铜改性聚酯纤维生条进行预并,前罗拉线速度为260‑280m/min,罗拉隔距为12mm、20mm,罗拉加压为298N、298N、398N、398N,总牵伸倍数为6.0‑7.33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74倍,预并条定量为18‑20g/5m,喇叭口直径为3.5mm;第三步,将罗布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堆仓养生后与长绒棉纤维按1:1进行混合;对罗布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在废棉处理机上将罗布麻纤维进行预开松,打断部分超长纤维,提高纤维分离度,减少纺纱过程中罗布麻纤维的消耗,开松后给油给湿,逐层喷洒2%‑3%的油剂温水溶液,油剂由抱合剂、抗静电剂和柔软剂组成,堆仓养生18小时,之后将处理过的罗布麻纤维与长绒棉纤维按1:1进行混合,采用包混方式,罗布麻纤维比长绒棉纤维的投料高出6‑8%;第四步,将预处理后的罗布麻纤维与棉纤维经手工混合,而后将混合后的纤维经第二开清棉工序、第二梳棉工序、第二预并条工序制得混合预并条;采用第二开清棉工序制得混合生条,第二开清棉工序中,抓棉机打手每次下降距离为2‑2.5mm,开棉机梳针打手速度为440‑460r/min,清棉机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为8‑9mm,成卷机综合打手速度为680‑720r/min,成卷罗拉转速为8‑10r/min,棉卷长度为32‑34m,棉卷定量340‑360g/m;采用第二梳棉工序制得混合生条,第二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为330‑360r/min,盖板速度为75‑85m/min,刺辊速度为850‑900r/min,道夫速度为20‑22r/min,锡林‑盖板五点隔距分别为0.28mm、0.25mm、0.23mm、0.23mm、0.25mm,给面板‑刺辊隔距为0.25‑0.28mm,锡林‑刺辊隔距为0.23‑0.25mm,锡林‑道夫隔距为0.14‑0.16mm,混合生条定量为18‑22g/5m;采用第二预并条工序制得混合预并条,第二预并条工序中,采用6根混合生条进行预并,前罗拉线速度为180‑200m/min,罗拉隔距分别为10mm、12mm,总牵伸倍数为5.4‑7.76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75倍,预并条定量为17‑20g/5m,喇叭口直径为3.6mm;第五步,将铜改性聚酯纤维预并条和混合预并条经头道并条工序、二道并条工序、三道并条、粗纱工序制得混合粗纱;采用三道并条工序制得混合熟条,三道并条工序包括头道并条工序、二道并条工序和三道并条工序,头道并条工序中,采用2根铜改性聚酯纤维预并条与5根混合预并条进行并合,前罗拉线速度为180‑200m/min,8根预并条并合,罗拉隔距分别为10mm、16mm,总牵伸倍数为6.5‑7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75倍,头道并条定量为17.5g/5m,喇叭口直径为3.8mm,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80‑200m/min,8根头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分别为10mm、16mm,总牵伸倍数为8.5‑9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44倍,二道并条定量为17g/5m,喇叭口直径为3.6mm,三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80‑200m/min,8根二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分别为10mm、16mm,总牵伸倍数为8.5‑9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21倍,头道并条定量为16.8g/5m,喇叭口直径为3.4mm;采用粗纱工序制得混合粗纱,粗纱工序中,前罗拉转速为190‑220r/min,锭翼转速为700‑780r/min,罗拉隔距分别为10mm、26mm、36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8倍,总牵伸倍数为6.72‑9.6,钳口为8.0mm,捻系数为69‑80,定量为3.5‑5g/10m;第六步,将混合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经细纱工序制得抗菌保健混纺纱线;采用细纱工序制得抗菌保健混纺纱,细纱工序中,采用四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环锭细纱机,将制得的粗纱由赛络纺方式喂入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为1.21,成纱捻系数为350‑400,罗拉隔距分别为18‑20mm、38‑40mm,锭速为8000‑11000r/min,钳口隔距为3.0mm,选用中硬性抗静电处理胶辊,配置自润滑钢领,钢领直径为38mm,摇架压力分别为240N/双锭、160N/双锭、200N/双锭,集聚负压为2000Pa‑2400P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6801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