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室环形支撑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9850.4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8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奎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环形支撑支护体系,其特征是设置两道支撑体系,第一道支撑设置在地下室顶部,第二道支撑设置在地下室中部,第一道支撑环形支撑做成桁架式结构,第二道支撑体系采用梁式环形支撑;四角部位围护结构和环形支撑支顶结构做成混凝土板,一层环形外支撑离围护墙的距离为1.5~3m,一层环形外支撑与围护墙之间设置支顶撑,一层环形外支撑和一层环形内支撑之间设置混凝土桁架腹杆,一层环形内支撑和一层环形外支撑下面设置支撑柱。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环形 支撑 支护 体系 | ||
【主权项】:
1.一种地下室环形支撑支护体系,其特征是设置两道支撑体系,第一道支撑设置在地下室顶部,第二道支撑设置在地下室中部,第一道支撑的环形支撑做成桁架式结构,第二道支撑体系采用梁式环形支撑;四角部位围护结构和环形支撑支顶结构做成混凝土板;围护墙宽度为60~80mm,深度为地下室开挖深度2~3倍,围护墙所采用的混凝土为C30以上,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外支撑离围护墙的距离为1.5~3m,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外支撑宽度为30cm,高度为40~50cm,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内支撑离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外支撑距离为1.2~1.6m,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外支撑与围护墙之间设置支顶撑,支顶撑宽度为30cm,高度为40~50cm,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内支撑宽度为30cm,高度为40~50cm,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外支撑和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内支撑之间设置混凝土桁架腹杆,混凝土桁架腹杆宽度为20cm,高度为40~50cm,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内支撑和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外支撑下面设置支撑柱,支撑柱采用混凝柱或者钢柱,支撑柱尽量设置在工程桩上面,否则支撑柱下面设置临时支撑桩;第二道支撑的环形支撑和围护墙支顶结构采用混凝土板和支顶撑相结合,地下室长边方向1/4长度范围和短边方向1/3长度范围内设置混凝土板,地下室中部位置设置支顶撑,二层支顶撑与一层支顶撑投影位置相同,第二道支撑的环形支撑的支撑柱和第一道支撑的环形外支撑的支撑柱相同;围护墙不仅要进行护坡,还要防止渗水,围护墙兼作地下室外墙;围护墙施工工艺包括:1)开挖预留槽;2)预钻孔;在两块模板的结合处预钻孔,预钻孔直径为90~110cm;3)振动沉模;启动振锤,将第一块模板沉入地层中,达到设计深度,然后将第二块模板沿施工轴线在第一块前侧与第一块模板紧密并排,以第一块模板为导向板,沉入地层达到设计深度;4)灌注提升第一块模板;向第一块模板内灌注浆体,然后边提升边灌注,直至拔出地面,浆体留在槽孔内,灌注提升结束后,要保持浆体达到墙顶设计高程;5)再沉入模板;以第二块模板为导向板,沉入地层达到设计深度,再灌注提升第二块模板;按以上程序循环施工,即可完成围护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奎,未经朱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8985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压式桩体施工方法和采用该方法制成的桩体
- 下一篇: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