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抛物线分区模板的深度图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0075.8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1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段昶;申宇欢;朱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图必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9/597 | 分类号: | H04N19/597;H04N13/161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视频编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双抛物线分区模板的深度图编码方法,通过两条抛物线来拟合深度边界的分割线,将块分割成两个分区模板;对得到的分区模板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双抛物线来拟合分区分割线,与现有的Wedgelet相比,分割边界更加平滑,可以用更大的块来描述深度图中物体的边界,能够更好的适应现实中复杂的边界情况;并仅对其中的一部分模板用双抛物线生成,其他模板通过旋转和对称得到,大大减少了模板生成的计算量,并增强了模板生成的一致性。对16*16和32*32的模板重复性设置阈值,减少了模板的数量,优化了之后的编码时间。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抛物线 分区 模板 深度 编码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双抛物线分区模板的深度图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两条抛物线来拟合深度的边界,通过双抛物线模板表优化深度图的编码,双抛物线模板表的生成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对8*8、16*16、32*32的块的起始点和终点在上‑下对边和左‑下临边两种情况进行起始点、终点和第三点的遍历;8*8、16*16、32*32的块,分别对应k=1、2、4,对于上‑下对边情况,起始点S坐标取(k,k)至(8k,k),步长为k,终点E坐标取(k,8k)至(8k,8k),步长为k,第三点P坐标取(mk,nk)(1≤m≤8,1≤n≤8)且不在SE连线上;对于左‑下临边情况,起始点S坐标取(k,k)至(k,8k),步长为k,终点E坐标取(k,k)至(8k,k),步长为k,第三点P坐标取(mk,nk)(1≤m≤8,1≤n≤8)且不在SE连线上;步骤2、通过起始点、终点和第三点得到双抛物线分区模板;对于步骤1得到的多组3个点的坐标,进行如下操作后得到双抛物线模板:已知起始点S(x1,y1)、终点E(x2,y2)和空间中第三点P(x3,y3)的坐标,通过垂直公式求得第三点在起始点终点连线上的垂足O'(x4,y4);进行坐标轴旋转,将起始点S(x1,y1)和终点E(x2,y2)连线视为旋转后的x'轴,将与之垂直的第三点P(x3,y3)和垂足O'(x4,y4)的连线视为旋转后的y'轴,旋转后坐标轴原点为垂足O'(x4,y4),则原坐标轴上的点在旋转后坐标轴上的坐标可通过下式求得:其中(x,y)表示点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x',y')表示点在旋转后坐标系中的坐标,θ为x'轴相对于x轴的逆时针旋转角度;在旋转坐标系中,起始点、终点和第三点对应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x'3,y'3);将y'轴视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抛物线方程退化为y=ax2+c;第三点(x'3,y'3)分别与起点(x′1,y′1),终点(x'2,y'2)构成两条抛物线,可求得在旋转坐标系上两条抛物线方程;离散化后即可得到旋转坐标系中的分割线上的点坐标;对旋转坐标系中的分割线上的点坐标进行坐标逆变换,即可求得原坐标系中的分割线上的点坐标:将分割线的两侧分别赋值0/1,归为两个分区;通过上述方法得到双抛物线模板表的部分模板;步骤3、设置阈值去除重复的模板;对步骤2生成的模板,去掉其中重复或相似的模板;对于模板的重复性,两个模板若分区形状相同,就认为它们是重复的,即不用考虑分区的赋值是0还是1;因为16*16和32*32的模板数量过于庞大,对16*16和32*32的块分别设置4和16的阈值;即如果两个模板的形状不同,但差别小于阈值,仍认为它们是重复的;步骤4、对分区后的块进行旋转遍历;步骤2生成的模板包括了希望的双抛物线可生成的分区形状,对这部分模板进行90°、180°和270°的旋转,对称以及对称后进行90°、180°和270°的旋转,即可得到双抛物线的分区模板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图必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图必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0007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