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地下含水层进行PRB原位修复系统施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2931.3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5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钱家忠;刘咏;赵卫东;马雷;严小三;王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3/00;C02F1/00;C02F103/0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34101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卢敏;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地下含水层进行PRB原位修复系统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垂直于地下含水层的流向,呈插位状态设置两排PRB材料井,构成可渗透性反应墙,且墙体两端朝来水方向弯转;在两排PRB材料井中,位于同排的任意两相邻PRB材料井之间的圆心距离相等,且不大于PRB材料井半径的1.5倍;两排PRB材料井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PRB材料井的半径。本发明的方法施工难度小、施工费用较低,深度可随污染羽的深度而变化;PRB材料井之间有自然的地层间隔,能有效避免井间串孔坍塌现象发生;两排PRB材料井交错互补,能保证污染的水体全部经过PRB渗透墙。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含水层 进行 prb 原位 修复 系统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在地下含水层进行PRB原位修复系统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沿污染羽在地下含水层的流向的垂直方向,呈插位状态设置两排半径皆相同的PRB材料井,构成可渗透性反应墙,且墙体两端朝来水方向弯转;/n所述PRB材料井的深度到达地下含水层的污染羽深度以下;/n在两排PRB材料井中,位于同排的任意两相邻PRB材料井之间的圆心距离相等,且不大于PRB材料井半径的1.5倍;/n两排PRB材料井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PRB材料井的半径;/n两排PRB材料井皆呈直线设置,或皆呈弧形设置;/n当两排PRB材料井皆呈直线设置时,两端朝来水方向弯转形成折边段,使可渗透性反应墙呈平底漏斗状;在直线段内,任意一排的某一PRB材料井与另一排距离其最近的两PRB材料井两两等间距,呈正三角形排列;在折边段内,两排的PRB材料井一一对应;/n当两排PRB材料井皆呈弧形设置时,任意一排的某一PRB材料井与另一排距离其最近的两PRB材料井两两等间距,呈正三角形排列。/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0293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