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4132.X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9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刘胜;杨震寰;张慧龑;邓康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26/06 | 分类号: | F02M26/06;F02M26/52;F02D21/08;F02D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包括调节体、控制体、弹簧、移动块、立杆、滚动体、离心体、空心槽、旋转轴、拉伸杆,移动板布置在调节体内,移动块布置在控制体的上部,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下端后壁面后镶嵌在控制体的下端前壁面上,空心槽布置在控制体的旋转轴上,离心体布置在空心槽内,离心体的外壁面旋转到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的下方时能带动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转动。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移动板上移,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高;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移动板下移,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低。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优化设计。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主动 跟随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废气再循环率主动跟随系统,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EGR管(8),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EGR管(8)的一端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接,EGR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体(9)、移动板(10)、控制体(11)、拉伸轴(12)、第一弹簧(13)、移动块(14)、第一立杆(15)、第一滚动体(16)、第二立杆(17)、第二滚动体(18)、离心体(19)、空心槽(20)、第二弹簧(21)、旋转轴(22)、拉伸杆(23)、连接管(24)、第三弹簧(25),调节体(9)布置在EGR管(8)上,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体(9)内,移动块(14)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拉伸轴(12)的一端伸入控制体(11)内并与移动块(14)固结在一起,移动块(14)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3)与控制体(11)的上部内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17)的顶部均与移动块(14)的底部固结在一起,第一立杆(15)、第二立杆(17)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连接在一起,旋转轴(22)的一端穿过控制体(11)的下端后壁面后镶嵌在控制体(11)的下端前壁面上,旋转轴(22)的另一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空心槽(20)布置在控制体(11)内的旋转轴(22)上,离心体(19)布置在空心槽(20)内,离心体(19)的内壁面通过第二弹簧(21)与旋转轴(22)连接在一起,离心体(19)的外壁面旋转到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的下方时能带动第一滚动体(16)、第二滚动体(18)转动,拉伸杆(23)的一端与拉伸轴(12)的另一端固结在一起,拉伸杆(23)的另一端穿过调节体(9)的壁面后与移动板(10)固结在一起;连接管(24)的一端与发动机(4)、涡轮(6)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通,连接管(24)的另一端与移动板(10)上方的腔体相连通,移动板(10)的下端面通过第三弹簧(25)与调节体(9)的下壁面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0413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
- 下一篇:环保秸秆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