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能风力烘干机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5340.X | 申请日: | 201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2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10 | 分类号: | F26B17/10;F26B21/08;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廉莹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空气能风力烘干机的使用方法,空气能风力烘干机包括有热泵装置、风力输送机、旋转进料阀、旋转出料阀以及控制器;使用时,利用旋转进料阀将虾壳送入风力输送机的输送管道,以及利用热风干燥装置将热风送入输送管道内,利用热风加热干燥虾壳;利用热泵装置的除臭装置的结露槽以及蒸发器将干燥虾壳蒸发的异味水气结露成为水珠排走,避免虾壳蒸发的异味水气排到大气,减少异味水气对空气的污染;利用热泵装置的蒸发器不断吸收输送管道内加热虾壳蒸发水气的热量,通过压缩机以及膨胀阀将该热量输送到冷凝器,利用冷凝器放出热量加热空气,如此不断循环,实施虾壳的节能干燥。 | ||
搜索关键词: | 虾壳 风力烘干机 热泵装置 输送管道 空气能 水气 异味 风力输送机 旋转进料阀 冷凝器 蒸发器 结露 送入 蒸发 热风干燥装置 除臭装置 加热空气 节能干燥 热风加热 热量输送 控制器 出料阀 膨胀阀 蒸发水 压缩机 热风 水珠 加热 吸收 污染 | ||
【主权项】:
1.空气能风力烘干机的使用方法,空气能风力烘干机包括有热泵装置(1)、风力输送机(2)、旋转进料阀(3)、旋转出料阀(4)以及控制器(5);热泵装置(1)包括有热风干燥装置(6)、除臭装置(7)、膨胀阀(8)以及压缩机(9);热风干燥装置(6)包括有左空气吸潮箱(10)、右空气吸潮箱(11)、左冷凝器(12)、右冷凝器(13)、左空气吸潮栅(14)以及右空气吸潮栅(15),左空气吸潮箱(10)以及右空气吸潮箱(11)设有电动闸门(16);风力输送机(2)包括有风机(26)、输送管道(27)以及旋风分离器(28),风机(26)与输送管道(27)以及旋转进料阀(3)连接,输送管道(27)与旋风分离器(28)连接,旋风分离器(28)与除臭装置(7)的除臭箱连接,除臭箱与大气连通,旋风分离器(28)的分离下料口(33)与旋转出料阀(4)连接;风机(26)与左空气吸潮箱(10)的以及右空气吸潮箱(11)连接,左空气吸潮箱(10)以及右空气吸潮箱(11)的大气输入口(37)与大气连通;控制器(5)通过控制线与热泵装置(1)、风力输送机(2)、旋转进料阀(3)以及旋转出料阀(4)连接;热风干燥装置(6)包括有第一热风干燥装置(38)以及第二热风干燥装置(39),风机(26)包括有第一风机(40)以及第二风机(41),输送管道(27)包括有第一输送管道(42)以及第二输送管道(43),旋风分离器(28)包括有第一旋风分离器(44)以及第二旋风分离器(45),旋转出料阀(4)包括有第一旋转出料阀(46)以及第二旋转出料阀(47),除臭装置(8)包括有第一除臭装置(48)以及第二除臭装置(49);第一热风干燥装置(38)与第一风机(40)连接,第一风机(40)与旋转进料阀(3)以及第一输送管道(42)连接,第一输送管道(42)与第一旋风分离器(44)连接,第一旋风分离器(44)与第一除臭装置(48)以及第一旋转出料阀(46)连接;第二热风干燥装置(39)与第二风机(41)连接,第二风机(41)与第一旋转出料阀(46)以及第二输送管道(43)连接,第二输送管道(43)与第二旋风分离器(45)连接,第二旋风分离器(45)与第二除臭装置(49)以及第二旋转出料阀(47)连接;第一除臭装置(48)包括有第一除臭箱(70)、第一结露槽(71)以及第一蒸发器(72),第一结露槽(71)以及第一蒸发器(72)设于第一除臭箱(70)内,第一结露槽(71)位于第一蒸发器(72)的下方;第二除臭装置(49)包括有第二除臭箱(73)、第二结露槽(92)以及第二蒸发器(74),第二结露槽(73)以及第二蒸发器(74)设于第二除臭箱(73)内,第二结露槽(92)位于第二蒸发器(74)的下方;第一结露槽(71)以及第二结露槽(92)由多层的槽板(20)构成,非最底下一层的槽板(20)的槽顶(21)和槽底(22)以及最底下一层的槽板(20)的槽顶(21)设有透气孔(23),最底下一层的槽板(20)的槽底(22)设有第一排水单向阀(2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能风力烘干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利用控制器(5)控制热泵装置(1)、风力输送机(2)、旋转进料阀(3)以及旋转出料阀(4)运行;利用控制器(5)控制热泵装置(1)、第一风机(40)以及第二风机(41)运行;第一风机(40)通过第一左空气吸潮箱(56)或者第一右空气吸潮箱(57)将风抽入,被第一风机(40)抽入的风被第一左空气吸潮箱(56)的第一左空气吸潮栅(60)吸潮后被第一左冷凝器(58)加热成为干燥热风,或者,第一风机(40)抽入的风被第一右空气吸潮箱(57)内的第一右空气吸潮栅(61)吸潮后被第一右冷凝器(59)加热成为干燥热风;该干燥热风由第一风机(40)进入第一输送管道(42),然后由第一输送管道(42)经第一旋风分离器(44)以及第一除臭装置(48)排出,形成热风气流;第二风机(41)通过第二左空气吸潮箱(63)或者第二右空气吸潮箱(64)将风抽入,被第二风机(41)抽入的风被第二左空气吸潮箱(63)的第二左空气吸潮栅(67)吸潮后被第二左冷凝器(65)加热成为干燥热风,或者,第二风机(41)抽入的风被第二右空气吸潮箱(64)内的第二右空气吸潮栅(68)吸潮后被第二右冷凝器(66)加热成为干燥热风;该干燥热风由第二风机(41)进入第二输送管道(43),然后由第二输送管道(43)经第二旋风分离器(45)以及第二除臭装置(49)排出,形成热风气流;虾壳或者其他碎料由旋转进料阀(3)进入第一输送管道(42),第一风机(40)将第一左空气吸潮箱(56)或者第一右空气吸潮箱(57)的热风抽入第一输送管道(42),虾壳或者其他碎料跟随热风于第一输送管道(42)内流动,虾壳或者其他碎料在第一输送管道(42)中被加热干燥,被加热干燥后的虾壳或者其他碎料由第一输送管道(42)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器(44),干燥后的虾壳或者其他碎料由第一旋风分离器(44)经第一旋转出料阀(46)输出;第二风机(41)通过第二左空气吸潮箱(63)或者第二右空气吸潮箱(64)将热风抽入第二输送管道(43),由第一旋转出料阀(46)进入第二输送管道(43)的虾壳或者其他碎料,跟随热风于第二输送管道(43)内流动,虾壳或者其他碎料在第二输送管道(43)中被加热干燥,被加热干燥后的虾壳或者其他碎料由第二输送管道(43)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器(45),干燥后的虾壳或者其他碎料由第二旋风分离器(45)经第二旋转出料阀(47)输出;第一输送管道(42)加热干燥虾壳或者其他碎料蒸发的水气由第一输送管道(42)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器(44),然后由第一旋风分离器(44)经第一除臭装置(48)除臭以及除尘后排出到大气中;经第一输送管道(42)加热干燥后的虾壳或者其他碎料由第一旋转出料阀(46)进入第二输送管道(43)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干燥,虾壳或者其他碎料于第二输送管道(43)加热干燥蒸发的水气由第二输送管道(43)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器(45),再由第二旋风分离器(45)第二除臭装置(49)除臭以及除尘后排到大气中;第一输送管道(42)加热干燥虾壳或者其他碎料蒸发的水气由第一旋风分离器(44)进入第一除臭箱(70),加热蒸发的水气进入第一除臭箱(70)后,虾壳或者其他碎料加热蒸发的水气于第一结露槽(71)结露形成水珠,利用第一结露槽(71)对虾壳或者其他碎料加热蒸发的水气进行第一次回收;加热蒸发的水气经第一结露槽(71)后进入第一蒸发器(72),该水气于第一蒸发器(72)再次结露形成水珠,利用第一蒸发器(72)对该水气进行第二次结露回收,于第一蒸发器(72)结露的水珠流入其下方的第一结露槽(71),降低第一结露槽(71)的温度,水珠冷却第一结露槽(71)后经第一除臭箱(70)的第一排水单向阀(24)排出第一除臭箱(70)外,虾壳或者其他碎料加热干燥蒸发的水气,经第一除臭箱(70)以及第一蒸发器(72)结露除臭以及除尘后排出到大气;第二输送管道(43)加热虾壳或者其他碎料蒸发的水气由第二旋风分离器(45)进入第二除臭箱(73),加热蒸发的水气进入第二除臭箱(73)后,虾壳或者其他碎料加热蒸发的水气于第二结露槽(73)结露形成水珠,利用第二结露槽(73)对虾壳或者其他碎料加热蒸发的水气进行第一次回收;加热蒸发的水气经第二结露槽(73)后进入第二蒸发器(74),该水气于第二蒸发器(74)再次结露形成水珠,利用第二蒸发器(74)对该水气进行第二次结露回收,于第二蒸发器(74)结露的水珠流入其下方的第二结露槽(73),降低第二结露槽(73)的温度,水珠冷却第二结露槽(73)后经第二除臭箱(73)的第一排水单向阀(24)排出第二除臭箱(73)外,虾壳或者其他碎料加热干燥蒸发的水气,经第二除臭箱(73)以及第二蒸发器(74)结露除臭以及除尘后排出到大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1534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