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汞-氮吸附联测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8534.1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2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峰;臧起彪;李易霖;姜美玲;孙博;曹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163318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汞‑氮吸附联测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的方法,其首先利用氮吸附方法获取在所述储层的孔径分布情况,氮吸附所测孔喉分布为中孔或微孔的分布情况;其次利用压汞方法获取在所述储层的孔径分布情况,压汞法所测孔喉分布为中孔或大孔;再次利用二者测量的孔径分布结果进行孔喉分布情况再分配,求取各个区间孔径所占比例,进而得到全范围的孔径分布情况。本发明解决了致密油气储层中不同级别孔喉分布的问题,实现了储层中孔喉结构分布特征的整体分析,从而提高了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孔径分布 致密 氮吸附 孔喉 数据确定 测孔 微观孔隙结构 分布特征 油气储层 再次利用 整体分析 压汞法 再分配 大孔 微孔 测量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压汞‑氮吸附联测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氮吸附法能检测的孔径范围的氮吸附参数,用n1表示氮吸附方法共测得的孔径个数,Ri表示第i个孔径的大小,αi表示第i个孔径所占的频数,Xi表示第i个孔径所占的体积,V1表示氮吸附方法测得的孔隙总体积,i=1,2,…n1;步骤(2),确定压汞法能检测的孔径范围的压汞参数,用n2表示汞方法共测得孔径个数,rj表示第j个孔径的大小,βj表示第j个孔径所占的频数,Yj表示第j个孔径所占体积,V2表示压汞方法测得的孔隙总体积,j=1,2,…,n2;步骤(3),由于氮吸附法、压汞法两种方法测量的范围有一部分是重叠的,且重叠部分孔喉的体积是一定的,则有Xi=Yj,即:V1×αi=V2×βj………………………公式①由氮吸附法和压汞法测得的两组孔喉分布参数直接读出重叠孔径的个数,用x表示氮吸附法和压汞法测得的重叠孔径的个数;步骤(4),确定整合步骤(1)中的频数αi与步骤(2)中的频数βj所需的映射比值;设λ表示整合过程所需的映射比值,则λ也即为压汞法测得中大孔径与氮吸附法测得中小孔径的总体先验概率的比,λ的大小由式②确定:联立公式②和公式①得:λt表示由第t个重叠部分计算所得到的总体先验概率比;其中i=1,2,…n1;j=1,2,…,n2;t=1,2,…,x;通过公式③共求出x个先验概率比,由这x个重叠区间所得到的x个先验概率比通过式④确定平均先验概率比:步骤(5),确定整合步骤(1)中的频数αi与步骤(2)中的频数βj后的频数;表示整合后的各个孔径的频数,则整合后的各个孔径的频数的值通过如下过程确定:ⅰ、当孔径大小在氮吸附测量的微孔范围而时,频数由公式⑤确定:ⅱ、当孔径大小在两种方法测量的重叠部分的中孔范围时,频数由公式⑥确定:其中,当i=n1‑x+1时,j=1,2……,当i=n1时,j=x;ⅲ、当孔径大小在压汞法测量的大孔范围时,频数由公式⑦确定:其中,j=x+1,x+2,…,n2;所述微孔孔径≤2nm,中孔的孔径范围是2‑50nm,大孔孔径≥50nm,步骤(6),把由步骤(5)得到的的总和进行单位化变换,也即是使得各个范围的孔径分布频数之和变为100,Ψ表示单位化的比值,Ψ的大小由公式⑧确定:利用公式⑧中Ψ的大小通过公式⑨确定最终得到包含两种实验方法测得的不同孔径范围的整体孔喉分布频数,αk表示最终的孔喉分布频数,其中k=1,2,…n1+n2‑x;利用最终得到的数据制成孔径分布柱状图,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全范围内的孔径分布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3853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