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图论的裂隙网络连通性及渗流计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0011.0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1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丽;陈喜;常彦伟;张志才;康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张旭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论的裂隙网络连通性及渗流计算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A、二维裂隙网络中裂隙迹长的确定;B、二维裂隙网络中裂隙方向的确定;C、生成二维裂隙网络图;D、生成二维裂隙网络的一级连通图;E、生成二维裂隙网络的二级连通图;F、计算二维裂隙网络的渗流情况。本发明可模拟出不同裂隙参数下,岩体裂隙的连通性及渗流特性,从而便于在工程实践中采集岩样得出该处岩体的参数分布,即可得出该处岩体的渗流情况,为工程实践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裂隙 网络 连通性 渗流 计算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图论的裂隙网络连通性及渗流计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A、二维裂隙网络裂隙迹长的确定:在二维裂隙网络中裂隙以迹线线段表示,裂隙迹长采用负指数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B、二维裂隙网络裂隙方向的确定;裂隙方向采用Fisher分布,Fisher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式中:φ为与平均方向的偏差,k为Fisher常数或分散因子,对每一条要产生的裂隙,随机从Fisher分布中取出的φ值,加到平均裂隙方向θ即得到裂隙方向;C、生成二维裂隙网络图:裂隙由中心点(x0,y0)、迹长l、θ角3个参数确定,迹线线段的端点坐标为
在设定的模拟区域内,迹线中心点服从均匀分布,中心点的个数由该区域裂隙的密度决定,裂隙条数依据其密度服从泊松分布,长度为迹长l,方向由θ角确定,θ角定义为自x轴逆时针旋转至迹线线段的角度;将生成的裂隙超出模拟区域边界的部分去除,通过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生成该模拟区域的二维裂隙网络图;D、生成二维裂隙网络的一级连通图:将二维裂隙网络图视作无向图,以无向图顶点表示裂隙,两个顶点间是否相连表示两条裂隙是否相交即是否有节点,通过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建立二维裂隙网络图的数据结构;将与模拟区域的左侧边界相交的裂隙组A找出,然后找寻出与上述裂隙组A相交的裂隙组B,重复本步骤的上述过程,直至找出与模拟区域的右侧边界相交的裂隙组N,最终得出模拟区域的左侧边界、裂隙组A、裂隙组B…裂隙组N及模拟区域的右侧边界组成一级连通路径的各个裂隙,将无节点的裂隙删除,得出二维裂隙网络的一级连通图;E、生成二维裂隙网络的二级连通图:将步骤D得出的一级连通图加入上下边界,计算裂隙之间以及裂隙与边界之间的交点,通过树裁剪算法依次删除裂隙网络中仅具有单个节点的裂隙,直至剩余裂隙至少具有两个节点,得出二级连通图;F、计算二维裂隙网络的渗流情况:裂隙的导水系数采用对数正态分布,通过岩体裂隙渗流的立方定律和渗流连续性方程,建立裂隙网络的单相的、完全饱和的、稳定的渗流模型;左边界和右边界与裂隙相交的节点为边界节点,裂隙之间相交的节点为内部节点,边界节点的水头为已知,内部节点的水头为未知,采用裂隙网络的渗流模型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即左右边界为定水头,上下边界为隔水边界,或左右边界为定水头,上下边界为从左边界到右边界的线性变化,完成内部节点水头的计算,得出内部节点的水头及整个模拟区域总的进出流量,进而根据节点的水头分布可绘制出水头等值线图,最终得出模拟区域的渗流场变化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4001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