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2700.5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7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邓盛元;郑晨昱;马科锋;杨阳;崔宏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刘海霞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β‑环糊精和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通过化学修饰合成电致化学发光材料。首先,利用氢化钠对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进行还原,将3,5‑二氯甲基吡啶加入其中发生取代反应,形成β‑环糊精二聚物,再将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加入其中,利用轴向配位的方式形成电致化学发光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发光材料生物相容性高,ECL信号稳定,水溶性高,贴近实际检测体系,能够应用于高效灵敏的分析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卟啉 化学 发光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锌卟啉的电致化学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按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与含有氢化钠的矿物油的质量比为(3~8:1),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含有氢化钠的矿物油,搅拌反应1~3h,反应结束后,按七‑(2,6‑甲氧基)β‑环糊精与3,5‑二氯甲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5:1),缓慢滴加3,5‑二氯甲基吡啶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继续搅拌过夜,得到含有β‑环糊精二聚体的混合溶液;步骤2,冰浴条件下,在含有β‑环糊精二聚体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甲醇,除去过量的氢化钠,直至混合物变得透明,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剩余物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三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三氯甲烷,二氧化硅硅胶层析柱进行纯化,得到β‑环糊精二聚体;步骤3,按β‑环糊精二聚体和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的摩尔比为1~6:2,将β‑环糊精二聚体和间四苯磺酸基锌卟啉溶于甲醇中,加水,搅拌反应后,旋蒸,过滤,60~100℃下干燥,得到β‑环糊精二聚体与锌卟啉的结合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4270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