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OCs的被动加标方法及其在效应导向分析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44276.8 申请日: 2017-04-14
公开(公告)号: CN106970171B 公开(公告)日: 2019-06-21
发明(设计)人: 李慧珍;游静;祁红学 申请(专利权)人: 暨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6 分类号: G01N30/06;G01N30/88
代理公司: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代理人: 陈娟
地址: 510632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HOCs的被动加标方法及其在效应导向分析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PDMS膜的制备;步骤二,被动加标载样;步骤三,效应导向分析;步骤四,毒性组分中有机污染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步骤五,毒性确认。本发明基于平衡分配原理,使载入聚合物PDMS的HOCs不断释放进入水体,弥补水体中HOCs随时间的损耗,能够有效维持相对恒定的HOCs水浓度,有效克服常规溶剂加标方法在HOCs水毒性测试中浓度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考虑HOCs的生物可利用性;在效应导向分析中,可提供更为准确的生物毒性测试数据。
搜索关键词: 一种 hocs 被动 方法 及其 效应 导向 分析 中的 应用
【主权项】:
1.一种HOCs的被动加标方法及其在效应导向分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PDMS膜的制备,第一步,将硅酮前聚物和固化剂充分混合,以一定厚度均匀涂布在干净的不锈钢板上,涂布厚度为0.1~0.5mm,去除其中气泡,保持710mm汞柱30~40min;第二步,23~25℃固化72~96h后,将膜揭下,裁剪成一定大小的片状;第三步,用丙酮超声3~4次去除杂质,超声时间为15~30min;第四步,用纯净水超声3~4次去除丙酮,自然风干,得到PDMS膜,所得PDMS膜的密度为1.15~1.20g/ml;步骤二,被动加标载样,第一步,取步骤一制备的空白PDMS膜浸泡于含有目标HOCs的甲醇溶液,在23~25℃水平摇动,控制水平摇动速率为200~220rpm,每隔一段时间加入纯净水,至少加8次,促使HOCs转移到PDMS膜中,至48~72h完成载样;第二步,取出PDMS膜,用纯净水洗净甲醇,在23~25℃自然风干,得到载样PDMS膜;步骤三,效应导向分析,第一步,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根据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来计算所需沉积物的提取量,沉积物用量为3~4倍PDMS量的有机碳等量提取物,并用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提取;沉积物样品冷冻干燥后,研磨过筛,称取一定量的干沉积物,加入100~150ml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溶剂萃取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氮吹浓缩并置换溶剂为二氯甲烷;第二步,凝胶渗透色谱分离、被动加标和毒性测试,采用GPC,色谱柱为S‑X3,流动相为二氯甲烷,流速为5~8ml/min;按时间收集4~6个组分,氮气浓缩并置换溶剂为1ml甲醇;按照步骤二所述被动加标载样方法,将GPC分离得到的各个组分分别载入PDMS膜,得到载样PDMS膜,用于水体生物毒性测试;生物毒性测试体系为400ml玻璃烧杯,加入300~350ml中等硬水、10~15g干净细砂平铺于烧杯底部、一片载样PDMS膜悬浮于水中,盖上锡纸避光,磁力搅拌,促使PDMS中有机污染物释放进入水体并达到平衡;搅拌完后,取下锡纸,加入受试水生生物,开始静置的毒性实验;实验期间每天监测电导率、pH、溶氧和温度水质参数,并观察记录其存活情况和行为变化;暴露结束后,筛出存活的生物,记录致死性,并将存活的生物保存于‑80℃,用于酶活性生化指标测定;对毒性测试表现出致毒效应的组分,进一步利用反相色谱柱分离;第三步,反相色谱柱分离、被动加标和毒性测试,合并第二步中对模式生物表现出毒性的组分,进行C18反相柱的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和水,全组分分组收集,经正己烷反萃取后,溶剂浓缩转换为甲醇;通过被动加标,将各个组分加载入PDMS膜,根据第二步所述的被动加标和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进行生物毒性测试;第四步,毒性组分中有机污染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对于上述经反相色谱柱分离后表现出生物毒性的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未知污染物专用筛查软件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根据浓度与组分毒性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反相色谱柱洗脱时间信息,筛选可能的致毒物质;对于筛查难度大的组分,可重复进行第三步的分离、被动加标和毒性测试过程,不断缩小致毒组分的范围,直至获得可筛查毒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五步,毒性确认,通过化学鉴定和毒性确认途径,对第四步筛选获得的致毒物质进行确定;化学鉴定通过毒性组分初筛的污染物需要标准品的核实,通过进一步的仪器分析验证,方能确认;毒性确认采用剂量‑效应曲线法,通过可疑贡献化合物标准品的剂量‑效应曲线,计算组分中污染物相应浓度的理论毒性,根据其在组分总体毒性的贡献确定其是否为主要致毒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4427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