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近露天矿的井工塌陷区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6261.3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巨峰;郭帅;付志鹏;黄鹏;李平善;刘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邻近露天矿的井工塌陷区治理方法,适用于露天与井工协同开采过程中使用。该方法利用邻近露天矿排放的土和岩石等剥离物直接充填覆盖井工矿开采生产的地面塌陷区,其中开采形成的中小裂缝带和大裂缝带在地面塌陷区产生之前及时进行分区回填、夯实和平整,平整后的土层厚度保持在1m以上,区域坡度控制在7°以内。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邻近露天矿剥离物,即实现了井工塌陷区的治理,又大大缩短了露天矿剥离物的外排距离,同时解决了井工矿塌陷裂缝带来的漏风、煤发火等安全问题,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邻近 露天矿 塌陷 治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邻近露天矿的井工塌陷区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随着露天矿(8)推进,工矿采煤面(3)随着推进形成采空区(4),伴随着上覆岩层垮落而产生直达地面(10)的大小不等的中小裂缝(5)和大裂缝(6)两种破坏带,以及形成地面塌陷区(7),将露天矿(8)产生的土与岩石开采剥离物收集起来;b.对剥离物进行筛选分类,从而获得岩石和土壤两类物质,将剥离物运输至塌陷区(7)在地面(10)对塌陷区不同宽度裂隙分别进行填充处理;针对地表塌陷区(7)内宽度小于0.3m的中小裂缝(5),首先将分类筛选出的土壤充填至中小裂缝(5),在充填裂缝距塌陷区(7)坑底3m时,改用小块岩石进行填充,直至塌陷区(7)坑底;针对地表塌陷区(7)内宽度大于0.3m的大裂缝(6),首先将分类筛选出的大块岩石回填大裂缝(6)的孔洞,然后继续充填剥离物中小块岩石直至塌陷区(7)坑底;c.将塌陷区(7)上所有的中小裂缝(5)和大裂缝(6)填充完毕后,对塌陷区(7)坑底进行强夯处理,然后将分类筛选出的大块岩石回填至塌陷区(7)直至地表2m,继续充填剥离物中小块岩石到塌陷区(7)直至全部覆盖大块岩石,接着向塌陷区(7)内灌注水泥砂浆直至距离地面(10)1m,等水泥砂浆完全凝固,最后使用剥离物中土壤进行覆盖,每隔0.3m左右分层夯实,直至与地面齐平;d.随着井工矿采煤面(3)继续推进,将产生新的中小裂缝(5)、大裂缝(6)和地面塌陷区(7),重复步骤a、b、c,直至所有裂缝和塌陷区消失,且地面(10)的塌陷停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5626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