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酸耐蚀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6487.3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1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翟冬雨;姜金星;杜海军;员强鹏;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8 | 分类号: | C22C38/48;C22C38/50;C22C38/02;C22C38/04;C22C33/04;C21C7/064;C21C7/06;C21C7/10;C21C7/06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抗酸耐蚀管线钢,其重量百分比成分为:C:0.02~0.04%,Si:0.10~0.35%,Mn:0.9~1.40%,P:0.012%,S:0.0010%,Nb:0.020~0.070%,Ti:0.006~0.020%,Ni:0.30%,Cr:0.10~0.30%,Cu:0.10~0.30%,Al:0.015~0.050%,余量为Fe和杂质。本发明采用一种低碳、低磷硫、低气体含量的设计,铸坯低倍评级达到冶标C类评级,通过TMCP轧制降低轧板的晶粒度、消除或减轻带状组织,保证了产品的抗酸耐蚀性能,从而达到抗酸耐蚀管线钢的基体满足抗酸耐蚀性能。 1 | ||
搜索关键词: | 抗酸 耐蚀管线钢 耐蚀性能 评级 重量百分比 带状组织 晶粒度 低磷 低碳 轧板 铸坯 保证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抗酸耐蚀管线钢,其重量百分比成分为:C:0.02~0.04%,Si:0.10~0.35%,Mn:0.9~1.40%,P:0.012%,S:0.0010%,Nb:0.020~0.070%,Ti:0.006~0.020%,Ni:0.30%,Cr:0.10~0.30%,Cu:0.10~0.30%,Ca:0.0040%,Al:0.015~0.050%,余量为Fe和杂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酸耐蚀管线钢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㈠脱硫站采用石灰与镁粉进行复合脱硫,脱硫后扒渣干净,保证转炉炉后硫小于80ppm;㈡转炉采用双渣法实现高温脱磷,吹炼至85%时进行副枪测温取样,此时提氧枪倒渣,倒渣结束后,根据副枪样进行二次吹炼,保证转炉出钢温度大于1680℃,成品磷不大于0.012%;㈢转炉出钢采用弱脱氧方式,出钢加入500Kg低碳锰铁,根据副枪定氧添加铝块,600ppm氧加20Kg铝,每增加100ppm氧增加10Kg铝,保证出钢后钢液内氧50~80ppm;㈣钢水到达RH后,进行测温取样,温度大于等于1580℃,保证钢液合金化后真空循环的流动性,真空度≤3.0mbar后进行脱碳处理,利用钢液中的氧去除碳,真空后碳≤0.010%后进行合金化处理,合金化结束后进行真空保持,真空处理过程中不进行合金化操作,有效去除钢液的气体含量;㈤钢水到达LF后,加石灰造渣,通过底搅氩气搅拌,达到脱硫的目的,硫控制在0.0010%以内,脱硫结束后进行钙处理,使用220米无缝纯钙包芯线,钙处理后静搅15~20min,提高钢水纯净度;㈥连铸过程采用全程保护浇注,过热度控制在10~20℃,采用双辊电磁搅拌技术,提升内部组织,控制中心偏析,低倍评级在冶标C1.0级以内;㈦轧制过程采用TMCP轧制,通过≤950℃二阶段控轧有效降低轧板的晶粒度,合理控制辊速,根据轧件控制棍速1.1~1.3m/s,加速度0.006~0.010 m/s²,通过层流冷却消除或减轻带状组织,返红温度设定450±50℃;有效控制轧板的晶粒度与带状组织,消除了氢的扩散通道,达到了抗酸耐蚀的技术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5648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