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OD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3976.1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0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杨斌;陈臻;杨莹莹;王文卿;王娜;裴洪雨;周韬;程珂;罗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G08G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奥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2 | 代理人: | 王佳健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OD获取方法。本发明通过分析用户手机信令数据中的时空位置信息,识别出用户的移动和停留行为,从而确定出行端点;本发明具体包括根据调查要求采集和预处理手机信令数据;位置点运动状态判定;分区统计和结果扩样。本发明具有调查样本大、实施成本低、可长期连续监测等优势,可为交通需求分析和交通规划制定中获取大范围准确、可靠的居民出行OD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机 数据 居民 出行 od 获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OD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c1、根据交通调查要求进行手机信令数据的采集,并筛选处理成格式化数据,每条数据包含经过脱敏处理的手机唯一识别号、时间戳、基站小区编号和经纬度坐标;c2、对用户全天的手机信令数据按时间排序得到非连续的位置点序列,设定用户行为规则,判定位置点的运动状态,从而确定出行端点;c3、利用GIS处理建立交通分区与基站小区的对应关系,按照交通分区对所有用户的出行端点统计汇总,并根据需要对结果进行适当扩样;步骤c1的过程包括:c11、从运营商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抽取并保存所调查范围内的手机信令数据;c12、对采集的手机信令数据逐条筛选,对时间错误、经纬度异常的数据进行剔除,并匹配经纬度坐标,并按格式整理;步骤c2的过程包括:c21、追踪用户全天的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出信令数据产生时的时空位置点序列;c22、结合历史运动状态判定时刻t用户的运动状态,分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t‑1时刻处于停留状态:t‑1时刻及之前连续时间段内为停留状态的N个点的平均位置记作PN,计算PN的坐标![]()
计算t时刻点Pt与点PN之间的距离d1:
若d1小于给定的临界值,则判定t时刻为停留点,并与t‑1时刻在同一位置;若d1大于等于临界值,则t时刻可能处于移动状态,这时要考虑t+1时刻的状态;(2)如果t‑1时刻处于移动状态:计算t时刻和t‑1时刻的两点间的距离d2:
若d2小于临界值,则判定t和t‑1时刻为停留点,并且停留在一个新的位置;若d2大于等于临界值,则判定t‑1时刻为移动点,t时刻可能处于移动状态;c23、计算在某一停留位置的所有停留点的平均位置为O点,下一停留位置的所有停留点的平均位置为D点,从而确定一次出行的起讫点;步骤c3的过程包括:c31、结合交通小区划分地图,通过GIS匹配居民出行OD所分别对应的交通小区,整理成如下格式:
c32、根据需要对各小区间出行OD矩阵按比例扩样得到总OD;
其中:OD为常住人口OD分布;od为利用移动手机用户数据得出的od分布;a为手机用户的人均拥有量;p为手机渗透率;m为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d为运营商用户手机被检测到概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未经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6397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适配终端设备的授权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