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季稻鸭共生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0882.7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7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华斌;廖晓兰;黄璜;李静怡;陈灿;傅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01G22/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李发军 |
地址: | 4101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季稻鸭共生养殖方法。所述多季稻鸭共生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稻田沟系,将稻田分为:稻作区、供鸭夜宿的鸭栏区和饲料隔离岛;S2、早稻种植;S3、早稻种植后3‑7天投放第一批雏鸭;S4、早稻种植后40‑55天投放第二批雏鸭;S5、早稻生长发育至灌浆期时,收获第一批投放的鸭;S6、早稻成熟收获前收获第二批投放的鸭;S7、早稻收获;S8、晚稻种植;S9、晚稻种植后3‑7天投放第三批雏鸭;S10、晚稻种植后40‑55天投放第四批雏鸭;S11、晚稻生长发育至灌浆期时,收获第三批投放的鸭;S12、晚稻成熟收获前收获第四批投放的鸭;S13、晚稻收获。本发明显著延长了稻‑鸭共生期,增加了收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季稻鸭 共生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多季稻鸭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稻田沟系,将稻田分为:用于水稻种植的稻作区、供鸭夜宿的鸭栏区和饲料隔离岛;S2、早稻种植;S3、早稻种植后3‑7天投放第一批雏鸭;S4、早稻种植后40‑55天投放第二批雏鸭;S5、早稻生长发育至灌浆期时,收获第一批投放的鸭;S6、早稻成熟收获前收获第二批投放的鸭;S7、早稻收获;S8、晚稻种植;S9、晚稻种植后3‑7天投放第三批雏鸭;S10、晚稻种植后40‑55天投放第四批雏鸭;S11、晚稻生长发育至灌浆期时,收获第三批投放的鸭;S12、晚稻成熟收获前收获第四批投放的鸭;S13、晚稻收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7088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砷污染地区水稻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产水稻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