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1R耦合支链的对称连杆单元及基于此的伞状折展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5691.8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熬;李文灏;魏彦峰;杨栋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B64G4/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38 | 代理人: | 曹雄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1R耦合支链的对称连杆单元及基于此的伞状折展机构,该连杆单元的杆和副呈镜面对称布置。多个连杆单元环形阵列在同一基座上,两个相邻的前后单元之间,前一单元的第二中间平台与后一单元的第一中间平台通过一个五转动副链连接,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多环耦合状的空间折展机构。本发明的连杆单元比现有的单环连杆单元具有更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进而构建的折展机构具有高刚度,高承载能力的特点。本发明的折展机构在卫星天线、太阳能电池板支撑结构以及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对称 连杆 单元 基于 伞状折展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含1R耦合支链的对称连杆单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FB)、第一转动副(R1)、第一连杆(L1)、第二转动副(R2)、第二连杆(L2)、第三转动副(R3)、第一中间平台(MP1)、第四转动副(R4)、第三连杆(L3)、第五转动副(R5)、第四连杆(L4)、第六转动副(R6)、末端连杆(EP)、第七转动副(R7)、第五连杆(L5)、第八转动副(R8)、第六连杆(L6)、第九转动副(R9)、第二中间平台(MP2)、第十转动副(R10)、第七连杆(L7)、第十一转动副(R11)、第八连杆(L8)、第十二转动副(R12)、耦合支链连杆一(L9)、耦合支链转动副一(R13)、耦合支链连杆二(L10);上述基座,连杆,副和平台有如下连接关系:第一连杆(L1)通过第一转动副(R1)安装在基座(FB)上,第二连杆(L2)通过第二转动副(R2)与第一连杆(L1)相连,第一中间平台(MP1)通过第三转动副(R3)与第二连杆(L2)相连,第三转动副(R3)的轴线沿第二连杆(L2)的中心线,第三连杆(L3)通过第四转动副(R4)与第一中间平台(MP1)连接,第四连杆(L4)通过第五转动副(R5)与第三连杆(L3)连接,第五转动副(R5)的轴线沿第三连杆(L3)的中心线,末端连杆(EP)通过第六转动副(R6)与第四连杆(L4)连接,第五连杆(L5)通过第七转动副(R7)与末端连杆(EP)连接,第六连杆(L6)通过第八转动副(R8)与第五连杆(L5)连接,第八转动副(R8)的轴线沿第六连杆(L6)的中心线,第二中间平台(MP2)通过第九转动副(R9)与第六连杆(L6)连接,第七连杆(L7)通过第十转动副(R10)与第二中间平台(MP2)连接,第十转动副(R10)的轴线沿第七连杆(L7)的中心线,第八连杆(L8)一端通过第十一转动副(R11)与第七连杆(L7)相连,另一端通过第十二转动副(R12)安装在基座(FB)上,耦合支链连杆一(L9)与第一中间平台(MP1)固定连接,耦合支链连杆二(L10)一端通过耦合支链转动副一(R13)与耦合支链连杆一(L9)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中间平台(MP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副(R1)的轴线和第十二转动副(R12)的轴线在基座平面内相交,第二转动副(R2)的轴线与第十一转动副(R11)的轴线相交,第六转动副(R6)的轴线与第七转动副(R7)的轴线相交,耦合支链转动副一(R13)的轴线分别与第四转动副(R4)的轴线和第九转动副(R9)的轴线相互平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8569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展开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可分离联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