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原响应性药物-药物共轭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6380.3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5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刚;侯美丽;高永娥;马晓倩;康跃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55 | 分类号: | A61K47/55;A61K9/14;A61K31/4745;A61K31/7068;A61K31/4188;A61K4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还原响应性药物‑药物共轭体的制备方法,其关键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制备含还原响应键的喜树碱中间体(CPT‑SS);制备还原响应性药物‑药物共轭体(GT‑ CPT)或(BT‑ CPT)。本发明兼具小分子前药和纳米药物优势,能有效提高该药物的上载量,解决当前小分子前药递送系统靶向传递以及药物选择性的可控释放问题,推动肿瘤的精确诊断与高效治疗。吉西他滨(药物)和生物素(靶向)分子的引入,可暂时屏蔽药物分子的荧光,通过与癌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导致纳米胶束的解组装,此时,药物分子的荧光可得到还原,药物在刺激响应下释放出药性,实现癌症的精确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目地。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制备 共轭体 响应性 药物分子 小分子 荧光 前药 特异性结合 药物选择性 诊断 靶向传递 递送系统 吉西他滨 可控释放 纳米胶束 纳米药物 上载量 生物素 喜树碱 响应 癌细胞 屏蔽 靶向 药性 治疗 肿瘤 组装 癌症 释放 刺激 引入 | ||
【主权项】:
1.一种还原响应性药物‑药物共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响应性药物‑药物共轭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含还原响应键的喜树碱中间体(CPT‑SS):在氩气(Ar)达到5‑10Pa的氛围条件下,首先将喜树碱(CPT)的原始分子溶于无水二氯甲烷(DCM)溶剂中,接着分别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DMAP)和固体三光气,上述无水二氯甲烷(DCM)、4‑二甲氨基吡啶(DMAP)和固体三光气这三种药品摩尔比为1:3:1/3,在避光条件下搅拌20分钟后,再缓慢滴入5倍CPT摩尔量的二硫二乙醇(BHD)的无水四氢呋喃(THF)溶液,搅拌过夜;然后,经过萃取和柱色谱提纯后,获得纯净的单羟基取代的喜树碱中间体(CPT‑SS);第二步,制备还原响应性药物‑药物共轭体:将第一步制成的包含双硫键的喜树碱中间体(CPT‑SS)分散于对应有机溶剂中,并引入亲水性药物分子吉西他滨(GT)或生物素(BT), 通过酯化或脱水缩合反应,再过柱提纯后即可获得还原响应性药物‑药物共轭体(GT‑ CPT)或还原响应性药物‑药物共轭体(BT‑ CP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8638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