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位全息相关性的全息扫描空间距离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91913.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6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欧海燕;王馨;邵维;王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H1/08 | 分类号: | G03H1/08;G03H1/10;G03H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王育信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位全息相关性的全息扫描空间距离提取方法,属于光学全息扫描领域,具体包括菲涅尔干涉条纹的形成、目标物体全息图的形成、参考物体全息图的形成以及目标物体的空间距离提取这几个步骤。本发明通过Wigner distibution对目标物体以及参考物体的相位相关性进行时频分析,进而得到一条包含目标物体轴向位置信息的斜线,求出该斜线的斜率即可获取目标物体的轴向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轴向空间信息提取,适用性广,实用性强,且提取到目标物体的空间距离精确度高。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位 全息 相关性 扫描 空间 距离 提取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相位全息相关性的全息扫描空间距离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菲涅尔干涉条纹的形成:将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分束器分为光束A和光束B,光束A依次通过第一声光调制器、第一扩束器、第一光瞳和第一凸透镜,而光束B依次通过第二扩束器和第二光瞳后,再将光束A和光束B经过第二偏振分束器聚光干涉后形成菲涅尔干涉条纹;(2)目标物体全息图的形成:利用菲涅尔干涉条纹对目标物体进行光学全息扫描,并通过光电检测器接收扫描后的光信息,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全息图HT;(3)参考物体全息图的形成:将目标物体的全息图做傅里叶变换后,与带有距离参数z1的传统光学传递函数的频域表达式的共轭相乘,再经过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目标物体的重建图,并将其作为参考物体,具体表达式如下:R(x,y)=F‑1{F{HT}×F*{h(x,y;z1)}}其中,R(x,y)为目标物体的复振幅分布,z1表示目标物体重建的距离,F‑1、F分别表示逆傅里叶变换以及傅里叶变换,*表示取共轭运算,HT表示目标物体的全息图;将参考物体置于z2,并记录此时参考物体的全息图HR,表达式如下:HR(x,y)=F‑1{F{HT(x,y)}×F*{h(x,y;z1)}×F{h(x,y;z2)}}其中,HR(x,y)表示参考物体的全息图,z2表示参考物体重建放置的轴向位置;(4)目标物体的空间距离提取:将目标物体以及参考物体的全息图进行傅里叶变换后,提取两者的相位全息相关信息,再将目标物体以及参考物体的相位相关信息进行逆傅里叶变换;然后利用维格纳分布函数对目标物体以及参考物体的相位全息相关信息的逆傅里叶变换进行时频分析,由此获得一条包含目标物体轴向位置信息的斜线,该斜线的斜率即为目标物体的轴向位置信息,从而提取出目标物体的空间距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9191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金属支撑骨架的定子
- 下一篇: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