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共沸工质的热力循环升维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0817.4 | 申请日: | 201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0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力;许伟聪;邓帅;苏文;聂显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25/06 | 分类号: | F01K25/06;F01K25/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共沸工质的热力循环升维构建方法,是以理想卡诺循环为逼近目标,实际循环由非共沸工质完成,所述非共沸工质由两种组分构成;在实际循环中,将具有等温热力过程性能最好的两种组分之间的组分配比记为M1,将具有等熵热力过程性能最好的两种组分之间的组分配比记为M2;实际循环是在组分配比M1和M2之间跳跃完成。本发明该构建方法是在传统热力循环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表征工质基本热力学性能参数的维度,将实际热力循环构建问题从经典的二维平面问题,升维到三维空间问题。通过增加工质的自由度,可以实现循环中非共沸工质不同组分配比之间的切换,以达到各个热力过程的性能最佳,从而实现整体循环的理想逼近。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非共沸工质 热力循环 组分配比 热力过程 三维空间 逼近 二维平面 性能参数 整体循环 热力学 共沸 维度 跳跃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非共沸工质的热力循环升维构建方法,是以理想卡诺循环为逼近目标,实际循环由非共沸工质完成,所述非共沸工质由两种组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实际循环中,将具有等温热力过程性能最好的两种组分之间的组分配比记为M1,将具有等熵热力过程性能最好的两种组分之间的组分配比记为M2;实际循环记为A1→B1→B2→C2→C1→D1→D2→A2→A1,其中,A1→B1过程为吸热过程,B2→C2过程为膨胀过程,C1→D1过程为放热过程,D2→A2过程为压缩过程,B1→B2过程、C2→C1过程、D1→D2过程和A2→A1过程均为组分配比调节过程,上述实际循环A1→B1→B2→C2→C1→D1→D2→A2→A1,在组分配比M1和M2之间跳跃完成,具体过程如下:工质的初始的组分配比为M1,吸热过程A1→B1,通过具有组分配比M1的工质与热源的匹配,使工质吸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组分配比调节过程B1→B2,工质的组分配比由M1调节到M2,从而实现膨胀过程B2→C2的输出功最大;组分配比调节过程C2→C1,工质的组分配比由M2调节到M1,放热过程C1→D1,通过具有组分配比M1的工质与冷源的匹配,使工质在放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组分配比调节过程D1→D2,工质的组分配比由M1调节到M2,实现压缩过程D2→A2中的耗功最小;最后,组分配比调节过程A2→A1,工质的组分配比由M2调节至M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0081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