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流动式高温高压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0280.6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2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桂霞;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12 | 分类号: | G01N25/12 |
代理公司: | 32252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流动式高温高压实验装置,包括缓冲釜、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分离釜、溶剂储罐、第一无泄漏泵、第二无泄漏泵、第三无泄漏泵、第四无泄漏泵、抽真空装置、第一六通换向阀、第二六通换向阀和在线分析系统。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流动式高温高压实验装置适用于多元体系相平衡、超临界流体萃取及高温高压化学反应等多种实验数据的测定,能够获得真正代表状态的相平衡样品,平衡时间短,平衡组成、平衡温度和平衡压力测定准确,实验操作简便。 | ||
搜索关键词: | 无泄漏泵 高温高压实验装置 连续流动式 换向阀 六通 平衡 超临界流体萃取 在线分析系统 化学反应 抽真空装置 多元体系 高温高压 平衡压力 平衡样品 平衡组成 溶剂储罐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分离釜 高压相 缓冲釜 平衡釜 三循环 | ||
【主权项】:
1.一种连续流动式高温高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釜(2)、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3)、分离釜(4)、溶剂储罐(5)、第一无泄漏泵(6)、第二无泄漏泵(7)、第三无泄漏泵(8)、第四无泄漏泵(9)、抽真空装置(10)、第一六通换向阀(11)、第二六通换向阀(12)和在线分析系统(17);/n所述缓冲釜(2)为316不锈钢高压罐体,内部设有磁力搅拌系统,外部配备独立控温系统,通过调整缓冲釜(2)温度,控制缓冲釜内流体压力;/n所述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3)分别与缓冲釜(2)出口、溶剂储罐(5)出口、分离釜(4)进口及抽真空装置(10)进口相连,连接管路设有控制阀门,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釜盖为活动连接,釜体配有进液漏斗和蓝宝石视窗,釜底配有排液漏斗,釜内置有磁力转子,釜体两侧设有三个独立的外循环回路,驱动所述第一无泄漏泵(6)、第二无泄漏泵(7)、第三无泄漏泵(8),能加快釜内物流循环混合,缩短平衡时间;/n所述第一无泄漏泵(6)、第二无泄漏泵(7)、第三无泄漏泵(8)、第四无泄漏泵(9)为单向泵,通过外设磁场控制泵体内活塞运动,带动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釜体三个外循环管路,分别对混合体系的不同相态进行强制循环;无泄漏泵体为一根无磁性不锈钢管套(30),钢管外部设环状永久磁性装置(31),泵体内置磁性不锈钢活塞(33),中间有孔,内设单向阀,保证活塞在磁力驱动作上下往复运动时,泵内流体只能单向朝上运动,而不能向下反流;无泄漏泵压头为1.2米水柱,最大流量为4ml/min以水计;处于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3)上部的汽相流体在第一无泄漏泵(6)的驱动下,从釜顶汽相出口(13)引出,经第一六通换向阀(11)、第一无泄漏泵(6)后,从釜底汽相入口(14)进入液相层鼓泡上升;处于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3)底部的液相流体从釜底液相出口(15)抽出,经第二无泄漏泵(7)、第二六通换向阀(12)后,从釜顶液相入口(16)返回至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3);处于平衡釜(3)中部液相流体由控制阀V4流出,在第三无泄漏泵(8)的作用下,经控制阀V5返回至平衡釜(3);/n所述分离釜(4)为316不锈钢高温高压罐体,外置控温夹套,经阀门V7、第四无泄漏泵(9)、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3)、阀门V6串联成循环回路;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3)能作为萃取釜,通过调整分离釜(4)温度,改变分离釜(4)内流体密度,进而析出溶质,完成亚超临界流体萃取操作;/n所述在线分析系统(17)由气相色谱仪和计算机组成,能实时监控缓冲釜(2)、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3)以及分离釜(4)的温度、压力变化;所述气相色谱与第一六通换向阀(11)、第二六通换向阀(12)及载气瓶(18)相连,载气管路上装有流量调节阀V8、调节阀V9,第一转子流量计(20)、第二转子流量计(21)及净化器(19);/n所述第一六通换向阀(11)、第二六通换向阀(12)由隔板分成两腔,共有三对相通的接口,分别串联在第一无泄漏泵(6)、第二无泄漏泵(7)出口与三循环高压相平衡釜之间,载气进口与气相色谱仪进口之间,定量取样管之间,通过手柄带动阀杆与凸轮旋转,实现不停车换向,保证采样过程不影响流动体系的相平衡。/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3028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等离激元宽光谱调控的智能变色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