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光充电上转换-长余辉正交荧光编码的防伪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6902.6 | 申请日: | 201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8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凡;李晓民;胡丽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86 | 分类号: | C09K11/86;C09K11/85;C09K11/80;C09K11/8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近红外光充电上转换‑长余辉正交荧光编码的防伪材料。本发明防伪材料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封装及多色可调的荧光复合材料所构成;荧光复合材料包括红、绿、蓝三色发光的稀土上转换材料和红、绿、蓝三色发光的稀土长余辉材料;其中,稀土上转换材料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出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上转换荧光,实现第一维上的多色编码;长余辉材料吸收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的上转换材料发出的紫外/蓝色光,储存于材料的陷阱中,在撤去激发光源后以余辉的形式分别发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实现第二维上的多色编码。与传统的一维编码相比,本发明编码方式新颖,编码数更庞大,在防伪领域中具有更加安全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光 充电 转换 余辉 正交 荧光 编码 防伪 材料 | ||
【主权项】:
一种近红外光充电上转换‑长余辉正交荧光编码的防伪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对外部聚二甲基硅氧烷封装,及内部的多色可调的荧光复合材料所构成;所述荧光复合材料包括红、绿、蓝三色发光的稀土上转换材料和红、绿、蓝三色发光的稀土长余辉材料;稀土上转换材料和稀土长余辉材料的用量比例范围为1:100 到100:1;其中,三种不同的稀土上转换材料为第一维编码荧光材料,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三种材料可以发出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上转换荧光,荧光颜色通过改变三种不同上转换材料的用量比例进行调节,实现第一维上的多色编码;同时上转换材料的荧光对长余辉材料进行充电;三种不同的长余辉材料为第二维编码发光材料,它们可以吸收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的上转换材料发出的紫外/蓝色光,储存于材料的陷阱中,在撤去激发光源后以余辉的形式,分别发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长余辉发光颜色通过改变三种不同的长余辉材料的用量比例进行调节,实现第二维上的多色编码;这些材料经过PDMS的包覆,即成为一系列不同形貌和功能的近红外光充电编码的防伪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3690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