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矿沉淀用反应均匀型共沉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0873.0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9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龙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44;C22B5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663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矿沉淀用共沉沉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稀土矿沉淀用反应均匀型共沉沉淀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稀土矿沉淀用反应均匀型共沉沉淀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稀土矿沉淀用反应均匀型共沉沉淀装置,包括有电机Ⅰ等;旋转轴Ⅰ与电机Ⅰ相连接,在旋转轴Ⅰ的上方设置有沉淀缸,沉淀缸与旋转轴Ⅰ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沉淀缸的上方设置有搅拌反应装置和送料液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稀土矿沉淀用反应均匀型共沉沉淀装置,通过采用搅拌反应装置和送料液装置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将料液均匀地喷洒在沉淀缸内。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沉淀 反应 均匀 沉沉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稀土矿沉淀用反应均匀型共沉沉淀装置,包括有电机Ⅰ(1)、旋转轴Ⅰ(2)、沉淀缸(3)、搅拌反应装置(4)和送料液装置(5);在电机Ⅰ(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轴Ⅰ(2),旋转轴Ⅰ(2)与电机Ⅰ(1)相连接,在旋转轴Ⅰ(2)的上方设置有沉淀缸(3),沉淀缸(3)与旋转轴Ⅰ(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沉淀缸(3)的上方设置有搅拌反应装置(4)和送料液装置(5);搅拌反应装置(4)包括有上下气缸Ⅰ(40)、上下伸缩杆Ⅰ(41)、连接板Ⅰ(42)、连接板Ⅱ(43)、搅拌板(44)、连接轴(45)、搅拌桨Ⅰ(46)和搅拌桨Ⅱ(47);在上下气缸Ⅰ(40)的下方设置有上下伸缩杆Ⅰ(41),上下伸缩杆Ⅰ(41)与上下气缸Ⅰ(40)相连接,在上下伸缩杆Ⅰ(41)上设置有连接板Ⅰ(42),连接板Ⅰ(42)与上下伸缩杆Ⅰ(41)的上部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连接板Ⅰ(42)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Ⅱ(43),连接板Ⅱ(43)与上下伸缩杆Ⅰ(41)的中部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连接板Ⅱ(43)的下方设置有搅拌板(44),搅拌板(44)与上下伸缩杆Ⅰ(41)的下端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搅拌板(44)上设置有孔,在搅拌板(44)的孔内设置有连接轴(45),连接轴(45)与搅拌板(44)设置为转动连接,在搅拌板(44)的右侧设置有搅拌桨Ⅰ(46),搅拌桨Ⅰ(46)与连接轴(45)的右端相连接,在搅拌板(44)的左侧设置有搅拌桨Ⅱ(47),搅拌桨Ⅱ(47)与连接轴(45)的左端相连接,搅拌板(44)、连接轴(45)、搅拌桨Ⅰ(46)和搅拌桨Ⅱ(47)均设置在沉淀缸(3)的上方,搅拌桨Ⅰ(46)和搅拌桨Ⅱ(47)均与沉淀缸(3)相对应;送料液装置(5)包括有料液箱Ⅰ(50)、送料液管Ⅰ(51)、高压泵Ⅰ(52)、阀门Ⅰ(53)、喷头Ⅰ(54)、料液箱Ⅱ(55)、送料液管Ⅱ(56)、高压泵Ⅱ(57)、阀门Ⅱ(58)和喷头Ⅱ(59);在料液箱Ⅰ(50)的右下方设置有送料液管Ⅰ(51),送料液管Ⅰ(51)与料液箱Ⅰ(50)相连接,送料液管Ⅰ(51)设置为软管,在送料液管Ⅰ(51)上设置有高压泵Ⅰ(52)和阀门Ⅰ(53),阀门Ⅰ(53)设置在高压泵Ⅰ(52)的下方,高压泵Ⅰ(52)设置在连接板Ⅰ(42)的左侧,高压泵Ⅰ(52)与连接板Ⅰ(4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送料液管Ⅰ(51)的下方设置有喷头Ⅰ(54),喷头Ⅰ(54)与送料液管Ⅰ(51)相连接,喷头Ⅰ(54)设置在连接板Ⅱ(43)的左侧,喷头Ⅰ(54)与连接板Ⅱ(43)设置为固定连接,喷头Ⅰ(54)设置在搅拌桨Ⅱ(47)的上方,喷头Ⅰ(54)与搅拌桨Ⅱ(47)相对应,料液箱Ⅰ(50)、送料液管Ⅰ(51)、高压泵Ⅰ(52)、阀门Ⅰ(53)和喷头Ⅰ(54)均设置在搅拌反应装置(4)的左侧;在料液箱Ⅱ(55)的左下方设置有送料液管Ⅱ(56),送料液管Ⅱ(56)与料液箱Ⅱ(55)相连接,送料液管Ⅱ(56)设置为软管,在送料液管Ⅱ(56)上设置有高压泵Ⅱ(57)和阀门Ⅱ(58),阀门Ⅱ(58)设置在高压泵Ⅱ(57)的下方,高压泵Ⅱ(57)设置在连接板Ⅰ(42)的右侧,高压泵Ⅱ(57)与连接板Ⅰ(42)设置为固定连接,在送料液管Ⅱ(56)的下方设置有喷头Ⅱ(59),喷头Ⅱ(59)与送料液管Ⅱ(56)相连接,喷头Ⅱ(59)设置在连接板Ⅱ(43)的右侧,喷头Ⅱ(59)与连接板Ⅱ(43)设置为固定连接,喷头Ⅱ(59)设置在搅拌桨Ⅰ(46)的上方,喷头Ⅱ(59)与搅拌桨Ⅰ(46)相对应,料液箱Ⅱ(55)、送料液管Ⅱ(56)、高压泵Ⅱ(57)、阀门Ⅱ(58)和喷头Ⅱ(59)均设置在搅拌反应装置(4)的右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底座(10)、连接柱(11)、电机Ⅱ(12)、旋转轴Ⅱ(13)、齿轮(14)、内齿圈(15)、T形连接杆(16)、旋转盘(17)、上下气缸Ⅱ(18)、上下伸缩杆Ⅱ(19)、机械手Ⅰ(20)、提手(21)、盖体(22)、上下气缸Ⅲ(23)、上下伸缩杆Ⅲ(24)、机械手Ⅱ(25)、上下气缸Ⅳ(26)、上下伸缩杆Ⅳ(27)和机械手Ⅲ(28);底座(10)设置在电机Ⅰ(1)的下方,电机Ⅰ(1)与底座(10)的右部设置为固定连接,在底座(10)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与底座(10)的中部设置为固定连接,连接柱(11)设置在电机Ⅰ(1)的左侧,在连接柱(11)的左侧设置有电机Ⅱ(12),电机Ⅱ(12)与连接柱(11)设置为固定连接,在电机Ⅱ(12)的上方设置有旋转轴Ⅱ(13),旋转轴Ⅱ(13)与电机Ⅱ(12)相连接,在旋转轴Ⅱ(13)的上方设置有齿轮(14),齿轮(14)与旋转轴Ⅱ(13)相连接,在齿轮(14)的外侧设置有内齿圈(15),齿轮(14)与内齿圈(15)相啮合,内齿圈(15)设置在连接柱(11)的外侧,在连接柱(11)的上方设置有T形连接杆(16),T形连接杆(16)与连接柱(11)设置为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盘(17),旋转盘(17)与连接柱(11)设置为活动连接,在旋转盘(17)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孔,旋转盘(17)通过孔套在T形连接杆(16)上,旋转盘(17)与T形连接杆(16)设置为转动连接,旋转盘(17)设置在内齿圈(15)的上方,内齿圈(15)与旋转盘(17)设置为固定连接,在旋转盘(17)的下方设置有上下气缸Ⅱ(18),上下气缸Ⅱ(18)与旋转盘(17)设置为固定连接,上下气缸Ⅱ(18)设置在连接柱(11)的左侧,在上下气缸Ⅱ(18)的下方设置有上下伸缩杆Ⅱ(19),上下伸缩杆Ⅱ(19)与上下气缸Ⅱ(18)相连接,在上下伸缩杆Ⅱ(19)的下方设置有机械手Ⅰ(20),机械手Ⅰ(20)与上下伸缩杆Ⅱ(19)相连接,在机械手Ⅰ(20)的下方设置有盖体(22),在盖体(2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提手(21),机械手Ⅰ(20)与提手(21)设置为活动连接,盖体(22)与沉淀缸(3)设置为活动连接,盖体(22)与沉淀缸(3)相盖合,在沉淀缸(3)的左侧设置有上下气缸Ⅲ(23),上下气缸Ⅲ(23)与沉淀缸(3)设置为固定连接,在上下气缸Ⅲ(23)的上方设置有上下伸缩杆Ⅲ(24),上下伸缩杆Ⅲ(24)与上下气缸Ⅲ(23)相连接,在上下伸缩杆Ⅲ(24)的上方设置有机械手Ⅱ(25),机械手Ⅱ(25)与上下伸缩杆Ⅲ(24)相连接,机械手Ⅱ(25)与盖体(22)相对应,机械手Ⅱ(25)与盖体(22)设置为活动连接,在沉淀缸(3)的右侧设置有上下气缸Ⅳ(26),上下气缸Ⅳ(26)与沉淀缸(3)设置为固定连接,在上下气缸Ⅳ(26)的上方设置有上下伸缩杆Ⅳ(27),上下伸缩杆Ⅳ(27)与上下气缸Ⅳ(26)相连接,在上下伸缩杆Ⅳ(27)的上方设置有机械手Ⅲ(28),机械手Ⅲ(28)与上下伸缩杆Ⅳ(27)相连接,机械手Ⅲ(28)与盖体(22)相对应,机械手Ⅲ(28)与盖体(22)设置为活动连接,料液箱Ⅰ(50)、上下气缸Ⅰ(40)和料液箱Ⅱ(55)均设置在旋转盘(17)的下方,料液箱Ⅰ(50)、上下气缸Ⅰ(40)和料液箱Ⅱ(55)均与旋转盘(17)设置为固定连接,料液箱Ⅰ(50)设置在连接柱(11)的右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龙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龙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4087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铁芯压制模具
- 下一篇:超粗晶粒WC‑Co硬质合金钻尾模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