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103.8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5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邵瑞;吴国秋;康军贤;程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钛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69/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体育训练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包括移桩单元、手练单元和腿练单元,所述的移桩单元包括桩体以及带动桩体进行前后平动的桩动模块,移桩单元可以带动手练单元和腿练单元在前后方向上同向平动和相向运动,所述的手练单元前端安装有手部练习靶,用以配合训练者练习直拳、摆拳和勾拳;所述的腿练单元前端安装有腿部练习靶,用以配合训练者练习鞭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能够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的智能武术桩,且其能够充分接近真实的人持靶训练操作,使得训练效果比传统的武术训练桩更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武术 训练 智能 | ||
【主权项】:
1.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主要用于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桩单元(1)、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所述的手练单元(2)安装在移桩单元(1)左部,腿练单元(3)安装在移桩单元(1)右部;所述的移桩单元(1)包括桩体(11)以及带动桩体(11)进行前后平动的桩动模块(12),移桩单元(1)可以带动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在前后方向上同向平动,移桩单元(1)还可以带动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在前后方向上相向运动;所述的手练单元(2)前端安装有手部练习靶,用以配合训练者练习直拳、摆拳和勾拳;所述的腿练单元(3)前端安装有腿部练习靶,用以配合训练者练习鞭腿;所述的桩体(1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桩体(11)由一个半圆柱体结构的左桩(111)和一个半圆柱体结构的右桩(112)组成,所述的左桩(111)与右桩(112)下端均独立安装有一个桩动模块(12),且桩动模块(12)用于带动左桩(111)或右桩(112)进行同向或相向的前后平动;所述的右桩(112)上下两端均焊连有扁平的限位板(113),左桩(111)上下两端均焊连有限位块(114);所述的限位板(113)左端延伸至左桩(111)处并沿前后方向设置开有滑动槽(1131),左桩(111)上的限位块(114)可滑动的嵌入限位板(113)的滑动槽(1131)内;限位板(113)与限位块(114)用于对左桩(111)与右桩(11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所述的手练单元(2)包括手练持靶端(21),腿练单元(3)包括腿练持靶端(31),手练持靶端(21)与腿练持靶端(31)均包括击打靶(211)、凹形夹持架(212)、弹性橡胶圈(213)、端盖(214)、缓冲弹簧(215)和靶端电机(216),所述的击打靶(211)通过一根贯穿击打靶(211)的穿靶转轴竖直可转动的布置在凹形夹持架(212)上下两端,所述的凹形夹持架(21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字型的缓冲槽,穿靶转轴贯穿缓冲槽,所述的弹性橡胶圈(213)位于缓冲槽内并包绕穿靶转轴,所述的端盖(214)位于缓冲槽上下两端,且端盖(214)与弹性橡胶圈(213)相胶结,所述的缓冲弹簧(215)均匀布置在弹性橡胶圈(213)四周,且缓冲弹簧(215)一端固连在缓冲槽内壁,缓冲弹簧(215)另一端固连在弹性橡胶圈(213)上;所述的靶端电机(216)固连在端盖(214)上并用于带动穿靶转轴旋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钛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钛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5210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