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距无线技术的锁装置及开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2051.0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7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芯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距无线技术的锁装置及开锁方法,与传统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不采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即可实现与移动终端最为靠近的一个锁装置进行开锁的功能。本发明的锁装置包括近距无线模块、微控制器、锁控制器模块、锁执行机构、其他模块、电源模块、其他机械组件和结构组件;本发明的原理为相互靠近的多个锁装置向外发射携带ID号的广播信号,移动终端监听上述广播信号,通过比较各个锁装置与移动终端的距离,从中选择出距离最近的那台锁装置并建立无线通信链路,经过密码验证之后实现对该锁装置进行开锁的操作。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用户体验好、开锁响应时间快、不依赖于移动网络信号质量、安全可靠、功耗低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近距 无线 技术 装置 开锁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近距无线技术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2”通过近距无线技术与“智能锁装置1”进行双向无线通信;“智能锁装置1”通过移动通信或无线通信方式与“云端服务器3”进行联网通信,“智能锁装置1”与“云端服务器3”之间亦可以没有直接的联网通信;“移动终端2”通过移动通信或无线通信方式与“云端服务器3”进行联网通信;所述的“智能锁装置1”由“近距无线模块1‑1”、“微控制器1‑2”、“锁控制器1‑3”、“锁执行机构1‑4”、“其他模块1‑5”、“电源模块1‑6”、“其他机械阻件和结构阻件1‑10”;所述的“近距无线模块1‑1”与所述的“微控制器1‑2”的一端相连,进行双向数据交互,“近距无线模块1‑1”将接收到的开锁指令等其他数据发送给“微控制器1‑2”,并且接受“微控制器1‑2”发送的控制指令和其他数据;所述的“微控制器1‑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锁控制器1‑3”的一端相连,进行双向数据交互,“微控制器1‑2”向“锁控制器1‑3”发送开锁或关锁指令,并接收“锁控制器1‑3”返回的锁状态数据;所述的“锁控制器1‑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锁执行机构1‑4”的一端相连,“锁控制器1‑3”控制“锁执行机构1‑4”进行开锁或关锁动作,并接收“锁执行机构1‑4”返回的锁状态;所述的“微控制器1‑2”的其他端可与所述的“其他模块1‑5”相连,进行双向数据交互,传递操作指令,接收返回数据;所述的“电源模块1‑6”包括电池、充电功能和电源管理功能,所述的电池包括但不仅限于一次性电池、可循环充电电池(锂电池等);所述的充电功能包括但不仅限于:将太阳能、发电花鼓、外部充电端口等方式的电能充电至电池中;所述的电源管理功能指的是给“智能锁装置1”的其他电子和电气模块进行供电和电源管理;所述的“近距无线模块1‑1”可以是近距无线电通信模块,包括但不仅限于蓝牙、ZigBee、Wi‑Fi、超高频RFID及其他近距离的基于无线电通信机制的通信模块;可以是声波或超声波通信模块;可以是光通信模块;可以是磁感应通信模块,包括但不仅限于RFID、NFC等;一种基于近距无线技术的锁装置及开锁方法的工作原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智能锁装置相互靠近,“移动终端2”最靠近的智能锁装置,即为用户期望开锁的智能锁装置;多个智能锁装置通过“近距无线模块1‑1”连续或周期性的向外发射广播信号,该广播信号中带有该智能锁的唯一ID编号的数据信息;“移动终端2”连续或周期性的监听是否有广播信号,若接收一个或多个广播信号,则解析该广播信号中的智能锁的ID编号数据,根据该唯一ID编号识别是具体哪个智能锁装置发出的信号,并且判断该智能锁装置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移动终端2”通过比较各个智能锁装置与自身的距离,从中选择出距离最近的那台智能锁,从而判定出用户期望开锁的智能锁装置;“移动终端2”进行“密码获取操作”:根据“智能锁装置B 1‑B”的唯一ID编号获取该锁对应的密码;“移动终端2”与“智能锁装置B 1‑B”的“近距无线模块1‑1”建立稳定的无线通信链路;“移动终端2”向“智能锁装置B 1‑B”的“近距无线模块1‑1”发送开锁指令,开锁指令中携带,即图3中所示的“通讯过程2”;“智能锁装置B 1‑B”对接收到的“通讯过程2”中的开锁指令进行解析,并进行“密码验证”,若密码验证通过的,则进行开锁操作;所述的“密码获取操作”和“密码验证”中的密码,包括但不仅限于:密码信息、特定的加密协议、特定的加密通信机制、特定的数据编码方式等;所述的“密码获取操作”和“密码验证”中的密码,包括但不仅限于:固定密码、动态密码、不同智能锁装置相同的密码、不同智能锁装置不同的密码;所述的“密码获取操作”包括但不仅限于:获取保存在“移动终端”本地的密码、按照“移动终端”与“智能锁装置”约定的加密方式产生密码、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密码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芯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兴芯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7205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