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氮唑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9654.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9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章涵堃;卢伟强;刘明耀;杨俊杰;于薇薇;胡龙龙;张昕沛;刘文娟;林仙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49/04 | 分类号: | C07D249/04;C07D409/04;C07D405/04;C07D405/06;A61K31/4192;A61P37/04;A61P37/06;A61P37/08;A61P29/00;A61P19/08;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006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式(I)和(II)所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以及其可药用衍生物、水合物、含有所述三氮唑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三氮唑类化合物作为前列腺素EP4受体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素PGE2介导的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疼痛或骨关节炎。 | ||
搜索关键词: | 三氮唑类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1.三氮唑类化合物或其水合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如式(I)所示:
其中:n=0‑6个CH2;X=0或者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个:CH2;O;S;SO;SO2;NR9,其中R9选自氢,C1‑6烷基,C3‑6环烷基,苯基,苄基,五元或六元杂环芳香基,
其中R10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及其异构体、苯基、苄基,
其中,R11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及其异构体、苯基、苄基;
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任意一个,包括苯基、含一个或多个O、N、S原子的五元或六元杂环芳香基、C3‑6脂肪环烷基;Y=0或者任意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卤素、硝基、‑CN、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
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任意一个,包括C3‑6环烷基、苯基、含一个或多个O、N、S原子的五元或六元杂环芳香基、取代的苯基及五元及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环芳香基;R1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任意一个:氢;卤素;C1‑6烷基;C3‑6环烷基,其中环烷基上包含杂原子O、N、S、SO、SO2或是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二氟甲基;三氟甲基;苯基;杂环芳香基,其中,芳香基上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F、Cl、Br、I、羟基、甲基、乙基、异丙基、甲氧基、三氟甲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硝基、‑CN;取代的苯基及取代的杂环芳香基,其中,所述苯基及杂环芳香基上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包括F、Cl、Br、I、羟基、甲基、乙基、异丙基、甲氧基、三氟甲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硝基、‑CN;C5‑6环烯基,其中环烯基上包含杂原子O、N、S、SO、SO2;‑CH=CR12R13,其中R12和R13分别选自H、C1‑6烷基、C3‑6环烷基、三氟甲基,或R12和R13连接起来形成3至6元碳环,其中环烷基上包含杂原子O、N、S、SO、SO2或是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C≡C‑Z‑R14,其中Z选自0、C1‑6烷基、C3‑6环烷基;R14选自H、F、Cl、Br、I、羟基、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R2和R3为分别选自:氢、C1‑6烷基、C3‑6环烷基;或R2、R3连接起来构成3至6元碳环,这些碳环包含一个杂原子,各选自O、S或NR15,其中R15选自氢,C1‑6烷基,C3‑6环烷基,C3‑6氟代环烷基,C1‑6氟代烷基,芳香基,杂环芳香基,
其中,R16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及其异构体、苯基、苄基、萘基,
其中,R17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及其异构体、苯基、苄基、萘基;R4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任意一个:‑COOH;羧酸酯;四氮唑基;磷酸基;磺酸基;
其中R18为C1‑6烷基,C3‑6环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其中苯基上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F、Cl、Br、I、羟基、甲基、乙基、异丙基、甲氧基、三氟甲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硝基、‑C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8965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吡嗪类衍生物及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 下一篇:一种精制脱色升温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