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红菱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91111.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5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生;袁周;葛自兵;潘凯;刘冰倩;张军;查全继;黄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舒城县舒丰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红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步骤如下(一)选地整地、(二)选种和种子处理、(三)育苗、(四)菱田准备、(五)栽植、(六)菱田管理、(七)防治病虫害、(八)采收和留种;本发明通过科学的管理,能有效促进果实生长,增重果实净重,降低果实发病率,提高品质;且栽培方便,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水红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水红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步骤如下:(一)选地整地菱角要在水田中生长,选择的地块首先要有特别优质的水源,最好直接在清洁的水库、山泉处引水,以没有受过污染的上游水为好,受过污染的水切记不可引用,在藕田、稻田流过的水不要用;水田四周有高出泥面至少40cm的田埂,每块水田都要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高位水田的出水口为低位水田的进水口,以利水综合利用;除了水的条件以外,水田的淤泥也要求没有受过污染的,不要使用栽种过荷藕和水稻的水田;(二)选种和种子处理(1)选种较为常见的菱角按果实颜色分有青菱、红菱两种,两种菱角在生产上都较为普遍,栽培及日常管护上也是相同的,不过青菱以其抗病力强耐贮运的特点更加受种植户欢迎,可依市场需求和各地具体情况自选菱角品种进行栽培;一般的种植单位都会在上年将种子选留好,并在水中保存,当将种子取出的时候,这些种子都会成黑油油的颜色,播种之前要认真进行挑选,许多脱皮或发生腐烂的种子乍一看并不明显,我们要逐一将其挑出,之后就要进行种子处理了;(2)种子处理配制20%三环唑粉剂750倍液加50%多菌灵粉剂600倍液混合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为宜,之后捞出就可以进行播种了;(三)育苗长江中下游地区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早熟品种7月上、中旬开始采收,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结束;水深超过1.5~2.5m以上的水面,直播出苗困难,即使出苗,也较迟缓,瘦弱纤细,产量较低,应当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若遇菱种不足时,也可采用此法,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选土质肥沃,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育苗池;将种菱盛放于容器中,加入薄水层,上盖薄膜晒暖,夜晚加盖草帘保湿催芽,芽长至0.5cm左右时,均匀撒播或条播到育苗池中育苗;播种前要清除育苗池的杂草,宜在3月上旬开始催芽育苗,每667m2育苗池的播种量为80~100kg,可移栽10亩大田;育苗池水深保持在10~20cm;当菱苗出水后,应逐渐加深灌水,到移栽前1周达到与定植水面的水深相等,以使移栽的菱苗能迅速适应深水环境;(四)菱田准备菱角的栽培宜选择水深0.3~2m之间,土质肥沃的水田或池塘、河湾、低洼水面、湖泊边缘;水下的淤泥层深度在20cm以上为宜,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达到1.5%以上;种植前应清除菱塘中的杂草,每667m2宜均匀施有机肥1000~2000kg作基肥;(五)栽植(1)直播:水深1.5m以下的较浅水面,播种后较易出苗,用直播方法种植;播种前再次清理菱塘,将水中的杂草清除干净,每667m2施用25~30kg的石灰;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播前菱种已发芽,芽长0.5~1.0cm,操作时要注意避免碰断芽头,菱种要保湿,防止干燥,少受损伤,播后易出苗;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两种,撒播者每667m2用种20~25kg,条播行距2.0~2.5m,每667m2用种15~20kg;未种过菱的生塘可适当密植,上一年种过菱熟塘可适当稀植,大面积直播栽培者,多用条播;(2)育苗定植:菱角的大田定植,应当天起苗,当天栽植,从育苗池起苗后保湿避光运至大田;浅水菱一般在播种后45天左右进行定植,行距1.5m~2.0m,穴距1.5m~2.0m,每穴栽植菱苗一束,约2~3株,将其插入土中定植;栽植密度保持每亩500~800株,土壤肥沃可稀植,土壤偏瘦可密植;深水菱一般在播种后60天左右进行定植,行2.5m~3.0m,穴距2.0m~2.5m,每穴栽植菱苗一束,约8~10株,用菱叉将菱束插入水底土中定植;这样使株间靠拢,遇到风浪时可以相互支持,抗风浪能力增强;(六)菱田管理(1)水深调节:在水深可控制的地方,开始水深宜保持在0.2~0.3m,随着植株的生长,水深逐渐加深,深至0.8~2.0m为宜;(2)移苗补缺:菱苗出现分盘时进行移苗补缺,将生长较密的苗移到缺苗处;(3)疏盘:如菱盘过多,在封行前后应进行1次疏剪,摘去多余小菱盘,以后在采摘过程中也要随时清除弱小菱盘,使菱盘数保持在20个/m2左右,培育直径30cm以上健壮菱盘;(4)追肥:第一次追肥以氮肥为主,在主茎菱盘形成,并出现分盘时,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左右,将肥料与河泥混合,做成肥泥团,分塞入水下泥中,以防流失;第二次追肥在开花结果期,以追施氮、钾肥为主.此期菱盘基本盖满水面,用0.2%的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宜在傍晚进行;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进行2~3次,以防早衰;第三次追肥在第二次采菱后,以复合肥为主,每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10kg,追肥严禁撒施,撒施容易灼伤叶片,每隔2~3m抓1把肥料施入水中即可;(5)防除杂草:主要在菱的生长前期易于发生,菱角对除草剂敏感,一般以人工除草为宜;(七)防治病虫害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农业防治要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或菱鱼混养;及时清理菱塘边的菱株残体或残渣,并铲除塘边杂草,减少病源,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株并带出塘外深埋,防止病菌传染;加强肥水管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1)菱角纹枯病:防治方法:①选水位涨落平缓,风浪较小,土壤含有机质丰富,淤泥层较厚的湖泊、池塘栽种,秋冬季节及时清除田边杂草;②加强肥水管理,以粘性河泥或肥与粪的混合物作基肥,施足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花果期喷施磷钾肥,促进结果;灌水深浅适度,以水调温调肥,提高抗病能力;③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井霉冈素水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一次,安全间隔期15天;(2)菱角白绢病: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残株,铲除塘边杂草,集中深埋处理;②加强肥水管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施、偏施氮肥;③在幼苗期,在菱塘周围留1~1.5m宽的空间隔离保护带,防止塘边越冬菌侵入为害;④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及时防治菱角萤叶甲;⑤发病初期喷施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1200倍液,或50%福尔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4%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1次,安全间隔期15天;或5%井冈酶素水剂1000~1500倍喷雾;3、菱角萤叶甲:防治方法:①采菱后及时处理老菱盘,可大量杀死害虫,冬季烧毁或铲除河塘边杂草及茭白残株等成虫越冬场所,压低越冬虫口密度;②适期为1~2龄幼虫高峰期,一般应重点防治第一代,或主治第二代,补治第三代,宜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1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1500倍液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15天;4、菱角紫叶蝉:防治方法:①清除塘边和沟边等处莎草科杂草,减少越冬卵;②喷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喷25%杀虫双水剂250~500倍液1次,安全间隔期7天;(八)采收和留种(1)采收及时采摘采收原则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品种成熟期和不同用途分期采摘;菱角在开花后20~30天开始成熟;如作蔬菜或生吃,可在萼片脱落,果皮还未充分硬化时采收最佳;如作熟吃、加工或留种,必须在充分成熟时采摘;每5~7天采摘一次,整个采收期分6~7次;采收时注意轻提菱盘,轻摘菱角,采后放平,以免损伤;如要留种的菱角,采后要及时在水中清洗,除去上浮的嫩菱角,以后每隔10~15天更换一次清水,以保证来年菱角的发芽率;(2)留种①选留:选择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形态端正整齐,皮色深,无病虫害,皮壳薄肉厚,充实饱满老熟,放置水中除去浮果,留下沉果作种;②贮藏越冬:在贮藏中一般损耗约30%,为满足一定播种面积的用种量,应将损耗估计在内留足菱种;菱种不耐干燥,宜置水中贮藏,用编织袋装好,用绳固定好置在有温泉水的田块沉入水中越冬;保持田水流动,不使菱种受冻,待次年春天捞起洗净播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舒城县舒丰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舒城县舒丰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9111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产的火龙果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山核桃大苗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