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单粒子瞬态时钟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9969.4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2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杨肖茜;岳素格;赵元富;王亮;孙永姝;李东强;王福庆;韩旭鹏;吕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K19/003 | 分类号: | H03K19/003;H03K5/1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抗单粒子瞬态时钟树结构,包括根节点时钟驱动单元、子节点时钟驱动单元以及叶节点时钟驱动单元,根节点时钟驱动单元和子节点时钟驱动单元均为时钟反相器或者缓冲器,而叶节点时钟驱动单元为双路滤波器,双路滤波器可以消除发生于输入信号上的脉冲宽度小于滤波器内部设定的延迟时间的单粒子瞬态脉冲,且同一输入信号输出两路互不干扰的输出信号。每个双路滤波器驱动一定数量的双时钟抗单粒子时序单元。本发明显著提高时钟树网络抗单粒子瞬态的能力,有效降低时钟树网络受到辐射粒子轰击时,任意时钟节点以及多个时钟树节点上产生单粒子瞬态脉冲的概率,且相对于时序单元单粒子瞬态加固方式实现的集成电路,具有功耗低、速度快、面积小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子 瞬态 时钟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抗单粒子瞬态时钟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根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1)、子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2)以及叶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3);其中根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1)为时钟树源端起始节点驱动单元,子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2)为根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1)的下级时钟驱动单元,级数为N级,N为整数;叶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3)为时钟树末端叶节点驱动单元;根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子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2)的输入端,子节点时钟单元(12)输出端连接叶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3)的输入端,每一个叶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3)输出两路时钟信号,用于连接一定数量的双时钟抗单粒子时序单元;所述每个叶节点时钟驱动单元(13)为双路滤波器;所述双路滤波器由第一延迟单元、第二延迟单元、PMOS管31、PMOS管32、NMOS管33、NMOS管34、PMOS管35、PMOS管36、NMOS管37以及NMOS管38组成;其中,PMOS管31、PMOS管32、NMOS管33、NMOS管34依次串联构成第一双输入反相器,第一双输入反相器与第一延迟单元构成一路滤波电路;PMOS管35、PMOS管36、NMOS管37、NMOS管38依次串联构成第二双输入反相器,第二双输入反相器与第二延迟单元组成另一路滤波电路;PMOS管31的源极和PMOS管35的源极接电源VDD,NMOS管34的源极和NMOS管38的源极接地;PMOS管31、NMOS管34、PMOS管35、NMOS管38的栅级连接一起,并与第一延迟单元和第二延迟单元的输入相连,作为输入端A,PMOS管32的栅极和NMOS管33的栅极连接到第一延迟单元的输出端Z1,PMOS管32的漏极和NMOS管33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作为双路滤波器的第一输出端Y1;PMOS管36的栅极和NMOS管37的栅极连接到第二延迟单元的输出端Z2,PMOS管36的漏极和NMOS管37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作为双路滤波器的第二输出端Y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9996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隔离度射频开关电路
- 下一篇:电平转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