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装箱底侧梁的加工模具组及集装箱底侧梁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3165.6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军;陈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聚顺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2600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底侧梁的加工模具组,集装箱底侧梁包括底面和垂直于底面的两侧面,两侧面之一为第一竖直面,另一为台阶面;台阶面包括垂直于底面的第二竖直面、与第二竖直面垂直的平面和与平面垂直的第三竖直面;包括第一道模具至第十六道模具;第一道模具至第十六模具均包括各自的上模和下模;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底侧梁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安装;S2.上料;S3.一次压痕;S4.第一竖直面及第三竖直面成形;S5.二次压痕;S6.平面及第二竖直面成形;本发明的罗拉设备在罗拉过程中,由于无侧面拉动,大幅降低了侧面拉动时间隙、摩擦力,从而减少了机修问题,模具寿命比原有模具的提高一倍以上,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 箱底 加工 模具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集装箱底侧梁的加工模具组,所述集装箱底侧梁包括底面和垂直于底面的两侧面,两所述侧面之一为第一竖直面,另一为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包括垂直于底面的第二竖直面、与第二竖直面垂直的平面和与平面垂直的第三竖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包括第一道模具、第二道模具、第三道模具、第四道模具、第五道模具、第六道模具、第七道模具、第八道模具、第九道模具、第十道模具、第十一道模具、第十二道模具、第十三道模具、第十四道模具、第十五道模具和第十六道模具;所述第一道模具至第十六道模具均包括各自的上模和下模;所述第一道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均设置为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一道模具的上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条A和压条B,所述压条A和压条B均沿第一圆柱体的周向卷绕;所述第二道模具的上模包括设置在中间位置的第二圆柱体和对称设置在第二圆柱体两端的第一圆台体和第二圆台体,所述第一圆台体和第二圆台体的小端与第二圆柱体相连接;所述第二道模具的下模与第二道模具的上模形状相适配;第二道模具的下模包括第十二圆柱体和分设在第十二圆柱体两端的第十四圆台体和第十五圆台体,第十四圆台体和第十五圆台的大端与第十二圆柱体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道模具的上模与下模之间的间隙恒定,为集装箱底侧梁的厚度;所述第三道模具至第七道模具的上模包括设置在中间位置的第三圆柱体和设置在第三圆柱体两侧的第三圆台体和第四圆台体,所述第三圆台体和第四圆台体的大端与第三圆柱体相连接;所述第三道模具至第七道模具的上模中各第三圆台体的锥度不同,各第四圆台体的锥度不同;所述第三道模具至第七道模具的下模与各自的上模形状相适配;第三道模具至第七道模具的下模包括设置在中间位置的第十三圆柱体和设置在第十三圆柱体两端的第十六圆台体和第十七圆台体,第十六圆台体和第十七圆台体的小端与第十三圆柱体相连接;所述第三道模具至第七道模具的上模与下模之间的间隙恒定,为集装箱底侧梁的厚度;所述第八道模具的上模设置为第四圆柱体,所述第八道模具的下模包括设置在中间位置的第五圆柱体和设置在第五圆柱体两端的两第六圆柱体;所述第八道模具的下模的两第六圆柱体与中间的第五圆柱体之间形成供第八道模具的上模滚动的凹槽;所述第八道模具的上模与下模之间的间隙恒定,为集装箱底侧梁的厚度;所述第九道模具的上模设置为第七圆柱体,所述第九道模具的下模包括设置在中间位置的第八圆柱体和设置在第八圆柱体两端的两第九圆柱体;所述第九道模具的下模中两第九圆柱体与设置在中间的第八圆柱体之间形成供第九道模具的上模滚动的凹槽;所述第九道模具的下模中第八圆柱体上设置有一压条C,所述压条C沿第八圆柱体周向卷绕;所述第九道模具的上模与下模之间的间隙恒定,为集装箱底侧梁的厚度;所述第十道模具的上模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第十圆柱体、第五圆台体和第六圆台体,所述第五圆台体的大端与第十圆柱体的一端相连接,小端与第六圆台体的小端相连接,且第五圆台体的大端与第十圆柱体的底面面积形状一致,第五圆台体的小端与第六圆台体的小端面积形状一致;所述第十道模具的下模与其上模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十道模具的上模与下模之间的间隙恒定,为集装箱底侧梁的厚度;所述第十一道模具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第十一圆柱体、第七圆台体、第八圆台体和第九圆台体,所述第七圆台体的大端与第十一圆柱体的一端相连接且形状面积一致,所述第八圆台体的小端与第七圆台体的小端相连接且面积相等;所述第九圆台体的大端与第八圆台体的大端相连接且面积相等;所述第十一道模具的下模形状与上模形状相适配;所述第十一道模具的上模与下模之间的间隙恒定,为集装箱底侧梁的厚度;所述第十二至第十六道模具的上模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十圆台体、第十一圆台体、第十二圆台体和第十三圆台体,所述第十一圆台体的大端与第十圆台体的大端相连接且形状面积一致,所述第十二圆台体的小端与第十一圆台体的小端相连接且面积相等;所述第十三圆台体的大端与第十二圆台体的大端相连接且面积相等;所述第十二道模具至第十六道模具中第十一圆台体与第十二圆台体的夹角不同,第十二圆台体和第十三圆台体的夹角不同;所述第十二道模具至第十六道模具的下模与各自的上模相适配;所述第十二道模具至第十六道模具的上模与下模之间的间隙恒定,为集装箱底侧梁的厚度;所述第三道模具的上模中第三圆柱体与第三圆台体的夹角均为147°‑153°,第三圆柱体与第四圆台体的夹角均为147°‑153°;所述第四道模具的上模中第三圆柱体与第三圆台体的夹角均为133°‑142°,第三圆柱体与第四圆台体的夹角均为133°‑142°;所述第五道模具的上模中第三圆柱体与第三圆台体的夹角均为120°‑128°,第三圆柱体与第四圆台体的夹角均为120°‑128°;所述第六道模具的上模中第三圆柱体与第三圆台体的夹角均为108°‑112°,第三圆柱体与第四圆台体的夹角均为108°‑112°;所述第七道模具的上模中第三圆柱体与第三圆台体的夹角均为98°‑102°,第三圆柱体与第四圆台体的夹角均为98°‑102°;所述第十二道模具中第十一圆台体与第十二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118°‑122°,第十二道模具中第十二圆台体与第十三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133°‑137°;所述第十三道模具中第十一圆台体与第十二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 88°‑91°,所述第十三道模具中第十二圆台体与第十三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118°‑122°;所述第十四道模具中第十一圆台体与第十二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118°‑122°,所述第十四道模具中第十二圆台体与第十三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 133°‑137°;所述第十五道模具中第十一圆台体与第十二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88°‑91°,第十五道模具中第十二圆台体与第十三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 88°‑91°;所述第十六道模具中第十一圆台体与第十二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 88°‑91°,所述第十六道模具中第十二圆台体与第十三圆台体之间的夹角为 88°‑91°;所述第十二道模具至十六道模具中第十圆台体与第十一圆台体之间的夹角均为 88°‑9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聚顺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聚顺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6316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子片和转子片堆积方法
- 下一篇:一种U型电脑盖板加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