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机床整个使用阶段能量效率最高的机床评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4808.9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基;张西成;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08 | 分类号: | G05B19/4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赵英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机床整个使用阶段能量效率最高的机床评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预计加工工件集合WT;建立候选机床集合MT;为候选机床集合MT中的每个候选机床建立固有能效特征矩阵;根据每个候选机床的固有能效特征矩阵,建立包含全部候选机床的固有能效特征关联矩阵E;为候选机床集合MT中的每个候选机床建立加工特征矩阵;为每个候选机床计算当量参数;根据加工特征矩阵与当量参数,为每个候选机床构建当量加工特征矩阵;根据每个候选机床的当量加工特征矩阵,分别建立每个候选机床加工预计加工工件集合WT中全部工件的当量加工特征关联矩阵:根据固有能效特征矩阵以及当量加工特征关联矩阵计算候选机床MTm的能量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机床 特征矩阵 能量效率 集合 能效 关联矩阵 加工 加工工件 使用阶段 机床加工 构建 采购 | ||
【主权项】:
1.一种面向机床整个使用阶段能量效率最高的机床评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预计加工工件集合WT:WT=[W1,...,Wl,...,WL];其中,L为预计加工工件种类总数,1≤l≤L;步骤2:建立候选机床集合MT:MT=[MT1,...,MTm,...,MTM];其中,M为候选机床种类总数,1≤m≤M;步骤3:为候选机床集合MT中的每个候选机床建立固有能效特征矩阵,第m个候选机床MTm的固有能效特征矩阵
其中,Psm为候选机床MTm的待机功率,
为候选机床MTm在主轴启动阶段消耗的能量,
为候选机床MTm的空载功率,
分别为候选机床MTm的一次和二次载荷损耗系数;步骤4:根据每个候选机床的固有能效特征矩阵,建立包含全部候选机床的固有能效特征关联矩阵E:E=[E1...Em...EM]T;步骤5:为候选机床集合MT中的每个候选机床建立加工特征矩阵;在候选机床MTm采用第i套工艺方案加工第l个预计加工工件Wl的前提条件下,其中,![]()
表示采用候选机床MTm加工工件Wl可供选择的工艺方案总数,第m个候选机床MTm的加工特征矩阵![]()
其中,
为加工工步总数;
为待机时长;
其中,
表示第j个加工工步开始前的主轴状态,
的取值为0或1;当
时,表示第j个加工工步开始前的主轴处于停机状态;当
时,表示第j个加工工步开始前的主轴处于空载状态;
其中,
表示第j个加工工步的主轴转速;
其中,
表示第j个加工工步的空切阶段的空切时长;
其中,
表示第j个加工工步的切削阶段的切削时长;
其中,
表示第j个加工工步的切削功率;步骤6:为候选机床集合MT中的每个候选机床计算当量参数;在候选机床MTm采用第i套工艺方案加工第l种预计加工工件Wl的前提条件下,第m个候选机床MTm的当量参数为rim,l,根据公式
进行计算;其中,
为表示采用第i套工艺方案的概率;xl表示第l种预计加工工件的数量Nl与所有预计加工工件总数NT的比值,即
其中,
步骤7:根据步骤5以及步骤6计算的加工特征矩阵与当量参数,为候选机床集合MT中的每个候选机床构建当量加工特征矩阵,第m个候选机床MTm加工工件Wl的当量加工特征矩阵为![]()
步骤8:根据每个候选机床的当量加工特征矩阵,分别建立每个候选机床加工预计加工工件集合WT中全部工件的当量加工特征关联矩阵:第m个候选机床的当量加工特征关联矩阵为![]()
步骤9:计算每个候选机床在整个使用阶段的能量效率,其中第m个候选机床MTm的能量效率
按如下步骤计算:步骤901:根据候选机床编号m选出对应的当量加工特征关联矩阵
以及固有能效特征矩阵Em;步骤902:根据当量加工特征关联矩阵
以及固有能效特征矩阵Em分别计算候选机床MTm采用第i套工艺方案加工工件Wl的比能
以及有效切削能耗
分别按如下公式:![]()
步骤903:计算每个候选机床的能量效率,其中第m个候选机床MTm的能量效率
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10:采用以下数学模型计算出能量效率最高的候选机床所对应的机编号O,1≤O≤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6480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楼宇管理方法
- 下一篇:化合物、非水电解质以及蓄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