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大梁的流转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9799.2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2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杜法刚;李雪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大梁的流转系统,包括流转系统、翻转系统、限位系统、顶升系统、底板系统及夹紧定位系统;顶升系统、限位系统、翻转系统及夹紧定位系统均固定安装在底板系统上;流转系统与顶升系统之间滑动搭接,顶升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带流转系统同步运动。本技术方案通过流转系统、顶升系统及翻转系统实现汽车大梁在流转和铆焊过程中的姿态自由切换,并且实现汽车大梁在各工序间的自动流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大梁 流转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大梁的流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转系统、翻转系统、限位系统、顶升系统、底板系统及夹紧定位系统;所述顶升系统、所述限位系统、所述翻转系统及所述夹紧定位系统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系统上;所述流转系统与所述顶升系统之间滑动搭接,所述顶升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带所述流转系统同步运动;所述流转系统包括矩形框、侧导向轮、主动轴、从动轴及驱动结构;所述侧导向轮活动设置于所述矩形框的侧边上;所述主动轴及所述从动轴均转动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上;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上,且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主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上皮带、下皮带、张紧轮、驱动轮及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矩形框上,所述驱动轮通过驱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矩形框上;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下皮带转动连接;所述张紧轮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上,所述驱动轮、所述张紧轮及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上皮带连接;所述翻转系统包括上底座、第一滑槽、滑轨、第二滑槽、第一气缸、下底座、挡柱、调节块、旋转板、支撑板、第二气缸及气缸底座;所述下底座及所述第一气缸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底板系统上,滑轨固定于所述下底座的上侧部;所述上底座的左侧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底座的右侧设置有同轴的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均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气缸底座及所述支撑板均固定于所述上底座上;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与所述气缸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及所述第二气缸的上端旋转连接;所述挡柱及所述调节块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板上;所述挡柱与所述旋转板之间形成U型结构,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U型结构的底部;所述顶升系统包括上导轨、上旋转轴、上滚轮、上固定座、第一交叉臂、第二交叉臂、中旋转轴、下导轨、下旋转轴、第四气缸、下滚轮及下固定座;所述上导轨及所述上固定座均固定于所述流转系统上,所述下导轨及所述下固定座均固定于所述底板系统上;所述第四气缸固定于所述底板系统上,所述第一交叉臂与所述第二交叉臂通过所述中旋转轴旋转连接,所述上滚轮通过所述上旋转轴与所述第一交叉臂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滚轮与所述上导轨配合;所述第四气缸及所述下滚轮均通过所述下旋转轴与所述第二交叉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滚轮与所述下导轨配合,所述第一交叉臂的下端与所述下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交叉臂的上端与所述上固定座转动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6979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焊接送料装置
- 下一篇:应用于轴类零件的焊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