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耦合土壤源能量交换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2164.4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6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杜辉;王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辉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15/00;F25B27/00;F24S10/40;F24S10/70;F24S80/00;F24T10/00;H02J7/35;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万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5 | 代理人: | 任彬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太阳能耦合土壤源能量交换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单元、太阳能发电单元、吸收式制冷单元、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热水箱、冷水箱、入户的管道L1、出户的管道L2;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单元、太阳能发电单元、吸收式制冷单元、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均至少设置两组;在供热、供冷工作模式下,分别采用五种控制方式控制。本发明可以实现供热和供冷,并且具有多种工作模式,适合实际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充分将太阳能、土壤源能量和电能结合起来,做到最大限度的环保;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完善的可无限扩展的方案,可以应用于大型场所,而且扩展方便,无需重新设计方案。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源 太阳能发电单元 太阳能 能量交换单元 能量交换装置 太阳能真空管 吸收式制冷 工作模式 集热单元 耦合 供冷 供热 控制方式 重新设计 冷水箱 热水箱 两组 环保 应用 | ||
【主权项】:
1.太阳能耦合土壤源能量交换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太阳能耦合土壤源能量交换装置,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单元、太阳能发电单元、吸收式制冷单元、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热水箱、冷水箱、入户的管道L1、出户的管道L2;入户的管道L1上设置有泵P2后作为管道L1连接节点,管道L1连接节点一路通过设置有电磁阀V1的管道与热水箱连通,管道L1连接节点另一路通过设置有电磁阀V4的管道与冷水箱连通;泵P2和电磁阀V1之间的管道上连通设置有管道L4并作为管道L4连接节点,管道L4连接节点通过设有电磁阀V11和电磁阀V9的管道与热水箱连通;冷水箱通过设有泵P7、电磁阀V13的管道与管道L5连通并作为管道L5连接节点;出户的管道L2上设置有泵P3后作为管道L2连接节点,管道L2连接节点一路通过设置有电磁阀V10的管道与热水箱连通,管道L2连接节点另一路通过设置有电磁阀V6的管道与冷水箱连通;热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LS1和温度传感器TS1,冷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LS2和温度传感器TS2;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单元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下侧进水端通过设有泵P5的管道与热水箱底部连通,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上侧出水端通过设有电磁阀V8的管道与热水箱顶部连通;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单元至少包括两组,多组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排成一排设置,多组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单元的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通过管道对应并联;太阳能发电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蓄电池输出端通过电磁开关K与设置在热水箱的电加热装置的供电端电连接;太阳能发电单元至少包括两组,多组太阳能发电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板排成一排设置,多组太阳能发电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通过电线并联;吸收式制冷单元包括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包括发生器D1、冷凝器D2、吸收器D3和蒸发器D4,发生器D1入口端通过设置有泵P1和电磁阀V2的管道与热水箱连通,发生器D1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热水箱连通;泵P1和电磁阀V2之间的管道上连通有管道L3并作为管道L3连接节点;蒸发器D4入口端通过设置有泵P7和电磁阀V12的管道与冷水箱连通,蒸发器D4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冷水箱连通;吸收式制冷单元至少包括两组,多组吸收式制冷单元的发生器的进、出口端通过管道分别并联,多组吸收式制冷单元的蒸发器的进、出口端通过管道分别并联;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包括土壤源能量交换机、地埋热交换单元,地埋热交换单元包括多组地埋热交换管A3,土壤源能量交换机包括冷凝器A1和蒸发器A2;冷凝器A1入口连接设有电磁阀A5的管道,然后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管道后作为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第一输出节点W1与管道L2连接节点连通,第二路通过设有电磁阀A7的管道与蒸发器A2入口端连通;冷凝器A1入口连接设有电磁阀A4的管道,然后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管道作为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第二输出节点W2与管道L3连接节点连通,第二路通过设有电磁阀A6的管道与蒸发器A2入口端连通;冷凝器A1出口端连接的管道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设有电磁阀A8的管道后作为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第三输出节点W3与管道L4连接节点连通,第二路通过设有电磁阀A10的管道与地埋热交换单元的入口端连通;蒸发器A2的入口端管道上连接有设置电磁阀A14的管道,管道的另一端与地埋热交换单元的入口端连通;蒸发器A2的出口端连接管道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设有电磁阀A9的管道后与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第三输出节点W3连通后,再与管道L4连接节点连通,第二路通过设有电磁阀A11的管道与地埋热交换单元的入口端连通;地埋热交换单元的入口端通过设有电磁阀A12的管道后作为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第四输出节点W4与管道L2连接节点连通;地埋热交换单元的入口端通过设有电磁阀A15的管道后作为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第五输出节点W5与管道L5连接节点连通;地埋热交换单元的出口端通过设置有电磁阀A13的管道后作为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第六输出节点W6输出,然后连接设有温度传感器TS3和泵P4的管道与位于电磁阀V11和电磁阀V9之间的管道连通;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至少包括两组,其他组的连接方式按照上述的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六个输出节点的连接方式并联连接;上述涉及的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还包括补水单元,补水单元包括雨水收集槽、集水箱、过滤装置、反冲洗装置;集水箱底部通过设置有电磁阀V7的管道与热水箱顶部连通,集水箱底部通过设置有电磁阀V3的管道与冷水箱顶部连通;太阳能发电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板下沿处设有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底部通过过滤装置与集水箱连通;过滤装置包括竖向空心壳体,壳体上端与雨水收集槽出口连通,壳体下端与集水箱连通,壳体内设有滤芯,滤芯下方间隔距离设有电动封门F;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泵P6,反冲洗泵P6的入口设置管道并伸入到集水箱底部设置,滤芯和电动封门之间的壳体上设有反冲洗入口并与反冲洗泵P6的出口连通,滤芯上方的壳体上设有反冲洗出口,反冲洗出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V12,上述涉及的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方法:以下每种模式的控制方法中,凡未提及的控制部件均为关闭状态;(1)供热模式及控制方法第一种供热模式为单一供热模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单元工作供热;电磁阀V8和泵P5开启,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热水箱形成热交换回路;电磁阀V1、泵P2、电磁阀V10、泵P3开启,与热水箱一起形成供热回路;第二种供热模式为单一供热模式:太阳能发电单元工作供热;电磁开关K开启接通,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电加热装置形成回路对热水箱进行加热;电磁阀V1、泵P2、电磁阀V10、泵P3开启,与热水箱一起形成供热回路;第三种供热模式为单一供热模式: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土壤源能量交换机和地埋热交换单元配合一起工作供热;泵P1、电磁阀A6、电磁阀A11、电磁阀A13、泵P4、电磁阀V9开启,与地埋换热管A3和蒸发器A2一起形成热交换回路;电磁阀A8、泵P2、电磁阀A5、泵P3开启,与冷凝器A1一起形成供热回路;第四种供热模式为单一供热模式: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地埋热交换单元工作供热;与热水箱进行热交换的控制方法:泵P1、电磁阀A6、电磁阀A14、电磁阀A13、泵P4、电磁阀V9开启,与地埋换热管A3和热水箱一起形成热交换回路;电磁阀V1、泵P2、电磁阀V10、泵P3开启,形成供热回路;或者,不与热水箱进行热交换而直接供热的控制方法:泵P3、电磁阀A12、电磁阀A13、泵P4、电磁阀V11、泵P2开启,与地埋换热管A3一起直接形成供热回路;第五种供热模式为混合供热模式: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种供热模式任意两两组合工作供热或全部工作供热,或者,第一、第二、第四种供热模式任意两两组合工作供热或全部工作供热;根据选择的组合,按照上述供热模式的控制方法对应开启控制;(2)供冷模式及控制方法第一种供冷模式为单一供冷模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单元和吸收式制冷单元配合工作供冷;V8和泵P5开启,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热水箱形成热交换回路;泵P1、电磁阀V2、泵P7、电磁阀V12开启,与热水箱、吸收式制冷单元、冷水箱2一起形成吸收式制冷回路;泵P2、电磁阀V4、电磁阀V6、泵P3开启,与冷水箱一起形成供冷回路;第二种供冷模式为单一供冷模式:太阳能发电单元和吸收式制冷单元配合工作供冷;电磁开关K开启接通,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控制器、蓄电池6、电加热装置10形成回路对热水箱进行加热;泵P1、电磁阀V2、泵P7、电磁阀V12开启,与热水箱、吸收式制冷单元、冷水箱一起形成吸收式制冷回路;泵P2、电磁阀V4、电磁阀V6、泵P3开启,与冷水箱一起形成供冷回路;第三种供冷模式为单一供冷模式: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土壤源能量交换机和地埋热交换单元配合一起工作供冷;泵P1、电磁阀A4、电磁阀A10、电磁阀A13、泵P4、电磁阀V9开启,与冷凝器A1和热水箱一起形成热交换回路;泵P3、电磁阀A7、电磁阀A9、泵P2开启,与蒸发器A2一起形成供冷回路;第四种供冷模式为单一供冷模式:土壤源能量交换单元的地埋热交换单元工作供冷;与冷水箱进行热交换的控制方法:泵P7、电磁阀V13、电磁阀A15、电磁阀A13、泵P4、电磁阀V5开启,与地埋换热管A3和冷水箱一起形成热交换回路;电磁阀V4、泵P2、电磁阀V6、泵P3开启,形成供冷回路;或者,不与冷水箱进行热交换而直接供热的控制方法:泵P3、电磁阀A12、电磁阀A13、泵P4、电磁阀V11、泵P2开启,与地埋换热管A3一起直接形成供冷回路;第五种供热模式为混合供冷模式: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种供冷模式任意两两组合工作供冷或全部工作供冷,或者,第一、第二、第四种供冷模式任意两两组合工作供冷或全部工作供冷;根据选择的组合,按照上述供冷模式的控制方法对应开启控制;(3)补水控制方法当热水箱1的液位传感器LS1和冷水箱的液位传感器LS2检测到液位下降需要补水时,对应开启电磁阀V7、电磁阀V3进行补水;(4)滤芯反冲洗控制方法冲洗装置为定时冲洗装置,冲洗装置按照定时设定,并且当热水箱的液位传感器LS1和冷水箱的液位传感器LS2检测到液位均无需补水时,开启电动封门F、泵P6、电磁阀V12,对滤芯进行预设时间的反冲洗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辉,未经杜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9216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智能家居用照明装置
- 下一篇:车内环境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