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气余热回收及污染物综合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5514.9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7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陈芳仪;王加佳;柳林;许伟刚;陈兆华;吴然;谢钘;张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14;F22B1/18;B03C3/16;B03C3/43;B03C3/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气余热回收及污染物综合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依次按工艺顺序从前往后串联设置余热回收装置、VOCs气体资源化回收处理装置、污染颗粒物脱除装置;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料口、气体缓冲罐、引风机、废气冷却器、给水泵、闪蒸器、动力装置;所述的VOCs气体资源化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收装置、给料泵、换热器、输送泵、解吸装置、冷凝器、有机溶剂存储罐;所述的污染颗粒物脱除装置包括:脱硫塔、重力沉降室、高效湿式电滤装备、烟囱、引风机。本发明既能回收废气中的余热,又能对废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细微颗粒污染物进行综合处理。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余热回收 余热回收装置 综合处理系统 污染颗粒物 资源化回收 污染物 处理装置 脱除装置 引风机 废气 废气冷却器 气体缓冲罐 重力沉降室 串联设置 动力装置 高效湿式 解吸装置 吸收装置 细微颗粒 有机溶剂 综合处理 存储罐 给料泵 给水泵 换热器 进料口 冷凝器 闪蒸器 输送泵 脱硫塔 电滤 烟囱 余热 回收 | ||
【主权项】:
1.一种废气余热回收及污染物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依次按工艺顺序从前往后串联设置余热回收装置(Ⅰ)、VOCs气体资源化回收处理装置(Ⅱ)、污染颗粒物脱除装置(Ⅲ);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Ⅰ)包括:进料口(1)、气体缓冲罐(2)、引风机(3A)、废气冷却器(4)、给水泵(5)、闪蒸器(6)、动力装置(7);所述的VOCs气体资源化回收处理装置(Ⅱ)包括:吸收装置(8)、给料泵(9)、换热器(10)、输送泵(11)、解吸装置(12)、冷凝器(13)、有机溶剂存储罐(14);所述的污染颗粒物脱除装置(Ⅲ)包括:脱硫塔(15)、重力沉降室(16)、高效湿式电滤装备(17)、烟囱(18)、引风机(3B);所述污染颗粒物脱除装置(Ⅲ)中的高效湿式电滤装备(17)包括主壳体、电极分离装置、循环水喷雾装置和绝缘装置;所述主壳体包括上气室(17‑1‑1)、除尘室(17‑1‑2)和下气室(17‑1‑3);所述电极分离装置包括阳极装置、阴极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阳极装置设在除尘室(17‑1‑2)中,包括收尘极(17‑2‑1‑1)和主壳体圆筒壁面(17‑2‑1‑2),所述收尘极(17‑2‑1‑1)整体结构为叶轮型,由8块矩形极板组成,极板之间夹角为45度,且采用碳纤维作极板,所述收尘极(17‑2‑1‑1)的每个矩形板的两个边沿设有向上下突出的水膜挡板(17‑2‑1‑3);所述阴极装置设在除尘室(17‑1‑2)中,包括电晕极支架(17‑2‑2‑1)、固定在电晕极支架(17‑2‑2‑1)上的8根电晕极(17‑2‑2‑2)和放电针(17‑2‑2‑3),所述电晕极(17‑2‑2‑2)一一对应穿设于收尘极(17‑2‑1‑1)之间,且相邻电晕极(17‑2‑2‑2)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电晕极(17‑2‑2‑2)为杆式电晕极,并且在其下端设有放电针(17‑2‑2‑3);所述供电装置设在上气室(17‑1‑1)中,包括同步电机(17‑2‑3‑1)、同步电机支架(17‑2‑3‑2)、锥形封口(17‑2‑3‑3)、极板转动轴(17‑2‑3‑4)、套管(17‑2‑3‑5)和转动轴支架(17‑2‑3‑6);所述收尘极(17‑2‑1‑1)的极板转动轴(17‑2‑3‑4)外设有套管(17‑2‑3‑5),套管顶部设有锥形封口(17‑2‑3‑3),且收尘极(17‑2‑1‑1)与电晕极(17‑2‑2‑2)同轴承,通过同步电机(17‑2‑3‑1)提供动力与电晕极(17‑2‑2‑2)同轴运动,所述的同步电机(17‑2‑3‑1)设有同步电机支架(17‑2‑3‑2)固定且封闭在绝缘箱(17‑4‑1B)内;所述循环水喷雾装置设在上气室(17‑1‑1)和下气室(17‑1‑3)中,包括防飘液装置(17‑3‑1)、固定支架(17‑3‑2)、实心锥形喷头(17‑3‑3)、水管(17‑3‑4)、控制阀A(17‑3‑5A)、控制阀B(17‑3‑5B)、循环水泵(17‑3‑6)和排污池(17‑3‑7),清洗水通过循环水泵(17‑3‑6)和控制阀A(17‑3‑5A)从排污池(17‑3‑7)取水,为实心锥形喷头(17‑3‑3)供水,水量不足时通过控制阀B(17‑3‑5B)补给水;防飘液装置(17‑3‑1)设在上气室(17‑1‑1)的顶部;所述绝缘装置设在上气室(17‑1‑1)中,包括绝缘箱(17‑4‑1A)、线管接口(17‑4‑2)、线管(17‑4‑3)和绝缘箱(17‑4‑1B),所述绝缘箱(17‑4‑1A)上设有向绝缘箱(17‑4‑1A)内部鼓入热风的正压保护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4551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砂石多级筛选装置
- 下一篇:无人机保护筒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