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寿命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7030.0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1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侯卫国;李骁;孙立军;童靓;蹇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黄枝传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包括基础信息采集,充放电检测,数据分析及数据汇总等四个步骤。本发明可操作性强,数据检测精度高,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满足各种类型蓄电池寿命检测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高效便捷的获得蓄电池的有效寿命,并可避免大量繁琐的数据运算,从而极大的简化了蓄电池寿命检测作业的流程,降低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蓄电池 新能源汽车 蓄电池寿命 寿命检测 蓄电池 充放电检测 工作效率 基础信息 数据分析 数据汇总 数据检测 数据运算 有效寿命 检测 采集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基础信息采集,首先对待检测动力蓄电池的额定充电电压、额定充电电流、理论放电功率、理论放电电流、理论放电电压、理论充放电循环次数信息及待检测动力蓄电池运行额定环境温度信息进行采集;第二步,充放电检测,首先将充放电检测的环境温度分别设定为‑40℃、‑10℃、0℃、10℃、30℃、40℃及80℃共7个温区,然后在每个温区内均设至少一个待检测动力蓄电池,然后将各待检测动力蓄电池分别与充电设备和放电负载设备电气连接,其中充电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与第一步采集的待检测动力蓄电池的额定充电电压、额定充电电流一致,放电负载设备的工作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与第一步采集的待检测动力蓄电池的理论放电功率、理论放电电流、理论放电电压一致,然后分别对各温区内的待检测动力蓄电池进行充电作业和放电作业,并对充电和放电作业时的各待检测动力蓄电池的充电时间、放电时间、放电实际电压、放电实际电流、放电实际功率及待检测动力蓄电池自身温度进行检测,并将各温区内待检测动力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循环参数进行检测采集;第三步,数据分析,完成第二步作业后,首先通过采集到的数据,统计汇总得到各温区内待检测动力蓄电池各充放电循环时的充电时间变化和放电效率变化变量,然后计算得出待检测动力蓄电池充放电循环中,充电时间延长量比例值、放电时间缩短量比例值和待检测动力蓄电池放电效率下降比例值,最后通过待检测动力蓄电池放电效率下降比例值计算得出待检测动力蓄电池放电率达到报废时的充放电循环极限次数,然后根据得到的充放电循环极限次数,并结合充电时间延长量比例值、放电时间缩短量比例值计算得到完成该充放电循环极限次数时的充电总时间和放电总时间,最后根据充电总时间和放电总时间求和,得到各温区待检测动力蓄电池使用寿命时间;第四步,数据汇总,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第一步中采集的待检测动力蓄电池运行额定环境温度和理论充放电循环次数,带入到第三步的计算中,然后从第三步计算中选择的温区和循环次数与第一步中采集的待检测动力蓄电池运行额定环境温度和理论充放电循环次数最为接近的一组做为待检测动力蓄电池的理论使用寿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8703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