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投球式智能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5243.6 | 申请日: | 201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5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田家林;张堂佳;杨琳;林晓月;李居瑞;杨毅;朱志;曾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47/12;E21B47/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智能钻井中能实时传输电信号和通讯信号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投球式智能接头,可解决各种深井等钻探开发中的遇到一些非结构性的、不确定性的、非均质性的、非数值化的难题。其技术方案是智能接头主要由公接头和母接头两部分组成,中间加入RFID系统,下部为电子标签球接收辅助部分,公接头上部与钻杆相连,下接头下部与随钻测量系统相连,公接头、母接头开有细长孔,供传输线缆穿过,传输线缆A与地面信号接收处理装置相连,传输线缆B与随钻测量系统相连,通过改变投下的电子标签球,改变所需的测量参数,实现将RFID系统与传输线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实现实时双向高速传输测控数据,保证钻井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射频 识别 rfid 技术 投球 智能 接头 | ||
【主权项】: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投球式智能接头,包括公接头、O型密封圈A、传输线缆A、绝缘密封接线环内环、RFID系统、绝缘密封接线环外环、母接头、O型密封圈B、垫片、传输线缆B、电子标签球、橡胶挡环、挡环固定座、O型密封圈C、压力活塞、O型密封圈D、弹簧、弹簧定位套、浮动活塞、O型密封圈E、O型密封圈F、回收管、壳体、O型密封圈G、下接头;其特征在于:公接头(1)上部通过螺纹扣与钻杆相连,下接头(25)下部与随钻测量系统通过螺纹扣相连;所述公接头(1)、母接头(7)通过双级螺纹扣相连;所述母接头(7)、壳体(23)、下接头(25)依次通过螺纹扣连接;所述公接头(1)、母接头(7)双级螺纹之间设置有台阶面,相互配合形成环空,绝缘密封接线环内环(4)、绝缘密封接线环外环(6)压紧配合安装在公接头(1)、母接头(7)双级螺纹之间的台阶面环空内;所述绝缘密封接线环内环(4)、绝缘密封接线环外环(6)压紧配合形成腔室,RFID系统(5)安装在绝缘密封接线环内环(4)、绝缘密封接线环外环(6)压紧配合形成的环空腔室内;所述垫片(9)安装在公接头(1)、母接头(7)配合形成的第二级螺纹B端面;所述浮动活塞(19)、弹簧定位套(18)、弹簧(17)、压力活塞(15)依次从上往下套装在回收管(22)外壁;所述橡胶档环(12)安装在档环固定座(13)上,档环固定座(13)与回收管(22)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型旋转锁扣方式连接;所述电子标签球(11)可以在橡胶档环(12)上停留;将配合好的橡胶档环(12)、档环固定座(13)、压力活塞(15)、弹簧(17)、弹簧定位套(18)、浮动活塞(19)、回收管(22)共同穿入壳体(23)内部,回收管(22)下部与壳体(23)通过螺纹扣连接固定;所述公接头(1)、母接头(7)相互配合形成的第一级螺纹A处设置O型密封圈A(2),第二级螺纹B处设置O型密封圈B(8),压力活塞(15)与壳体(22)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C(14)、O型密封圈D(16),浮动活塞(19)与壳体(23)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E(20),浮动活塞(19)与回收管(22)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F(21),回收管(22)下部与壳体(23)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G(2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3524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扩径钻孔窥视仪摄像头对中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采掘机的稳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