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透明电极的全透明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4638.2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方;李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内置透明电极的全透明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从下至上,依次由ITO镀膜玻璃、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和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组成;其中,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具有微流控通道结构,微流控通道由相互连通的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组成;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交叉处底面的ITO镀膜玻璃的ITO镀膜层上设置有电极对或电路结构;ITO镀膜层和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间通过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粘合后形成全透明的微流控芯片。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为全透明,光学性能优秀,便于显微观察。芯片加工成本低、制作周期快、成品率高,在流体实时监测、生物医学快速检测、微反应、微流体混合、输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透明 电极 微流控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内置透明电极的全透明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由ITO镀膜玻璃、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和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组成;其中,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具有微流控通道结构,在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上采用激光切割机或刀片切割出微流控通道结构,微流控通道由相互连通的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组成,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所成的角度范围为45°~90°;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交叉处底面的ITO镀膜玻璃的ITO镀膜层上设置有电极对,电极对间由非ITO镀膜层的条形结构分开,条形结构的轴线方向与主微流控通道中流体的流动方向成的锐角为30°~60°,且条形结构的左侧边界与侧微流控通道入口的右侧边界交汇;ITO镀膜层和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间通过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粘合后形成全透明的微流控芯片;在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上有与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中主侧微流控通道首尾位置相对应的进样孔和出样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4463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及底盘制动组件
- 下一篇:基于轮胎侧偏变形的汽车防侧翻预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