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洒水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1722.7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段华勇;雷晓琴;苏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景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3/02 | 分类号: | E01H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362199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洒水车,包括车体、洒水管、摆动机构和供水动力机构;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车轮,车体的右侧连接有把手;所述摆动机构设置在车体的内腔中,摆动机构能带动洒水管进行摆动洒水;所述供水动力机构能够实现对洒水管的持续性供水。本发明中,通过摆动机构的设置,使得洒水管在洒水的过程中能持续的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从而扩大了喷洒范围,提高了除尘效果;通过供水动力机构的设置,实现了两个缸体对洒水管的持续性供水,保证了洒水工作的连续性;且通过一个电机即能驱动摆动机构和供水动力机构同时运行,更加节约能源;同时本发明结构巧妙,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地 除尘 洒水车 | ||
【主权项】:
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洒水车,包括车体(1)、洒水管(6)、摆动机构和供水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底部设置有车轮(11),车体(1)的右侧连接有把手(12);所述摆动机构设置在车体(1)的内腔中,摆动机构包括电机(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和带轮(24),电机(21)安装在车体(1)的内腔顶部,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齿轮(22),第一齿轮(22)的后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3),第二齿轮(23)转动设置在车体(1)中,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的下端面上均偏心设置有连接块(221);所述带轮(24)设置在第一齿轮(22)的左侧,带轮(24)的外围设置有弹性皮带(25),弹性皮带(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上的连接块(221)连接,带轮(24)安装在第一转轴(26)上,所述第一转轴(26)的上端转动连接车体(1)的内腔顶板,第一转轴(26)的下端连接有套筒(261),套筒(261)套接在洒水管(6)的外围,洒水管(6)向左伸出车体(1)并连接有喷头(6),车体(1)的左侧板上对应洒水管(6)的位置开设有条形孔(13),洒水管(6)的右端安装有接头(62);所述车体(1)的内腔右部设置有第一缸体(41)和第二缸体(42),第一缸体(41)通过支架(411)与车体(1)的内腔顶板连接,第二缸体(42)安装在固定于车体(1)内腔侧壁的安装板(14)上,所述第一缸体(41)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413)和第一出水管(414),第一进水管(413)与水箱(5)连接,水箱(5)固定在车体(1)的内腔底板上,第一出水管(414)与接头(62)连接,所述第二缸体(42)上连接有第二进水管(422)和第二出水管(423),第二进水管(422)与水箱(5)连接,第二出水管(423)与接头(62)连接;所述第一缸体(41)和第二缸体(42)分别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活塞杆(412)和第二活塞杆(421);所述供水动力机构设置在第一缸体(41)和第二缸体(42)的左侧;所述供水动力机构包括第三齿轮(31)和圆盘(34),第三齿轮(31)的下端面和圆盘(34)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33),第二转轴(33)通过轴承(331)转动连接在L型板(141)上,L型板(141)固定在安装板(14)上;所述第三齿轮(31)与第一齿轮(22)相啮合,第三齿轮(31)的上端面偏心铰接有第一连杆(311),第一连杆(311)的另一端铰接第一活塞杆(412),圆盘(34)的下端面偏心铰接有第二连杆(341),第二连杆(341)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活塞杆(42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景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景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5172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桥梁设施
- 下一篇:一种牵引式市政工程用高效路面除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