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满足两台泥水盾构机同时施工的泥浆池配置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8807.6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3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翟志国;杨志永;杨振朋;苏清贵;兰红宾;莫松;崔信为;赵剑锋;王轩;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2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满足两台泥水盾构机同时施工的泥浆池配置使用方法,该泥浆池的基本配置含有拌浆池集成、膨化池集成、清水池、沉淀池集成、调整池集成、回浆池集成、设备池集成、移动搅拌装置、第一库房及第二库房,第一库房和第二库房中存储有拌制泥浆用的膨润土、纯碱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两台泥水盾构机有各自的泥浆循环系统,其中每台泥水盾构机的泥浆循环系统之间可以互相切换使用,当第一台泥水盾构机的所述泥浆循环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切换至第二台泥水盾构机的所述泥浆循环系统。通过该方法能提高两台泥水盾构机同时施工的掘进效率,保证工期,节约施工成本,保护环境。 | ||
搜索关键词: | 泥水盾构机 泥浆循环系统 泥浆池 库房 施工 羧甲基纤维素钠 移动搅拌装置 纯碱 基本配置 掘进效率 施工成本 沉淀池 调整池 回浆池 膨润土 清水池 设备池 拌浆 拌制 泥浆 膨化 配置 存储 节约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满足两台泥水盾构机同时施工的泥浆池配置使用方法,该泥浆池的基本配置含有拌浆池集成、膨化池集成、清水池、沉淀池集成、调整池集成、回浆池集成、设备池集成、移动搅拌装置(5)、第一库房(7)及第二库房(19),第一库房(7)和第二库房(19)中存储有拌制泥浆用的膨润土、纯碱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其特征是:所述拌浆池集成包括第一拌浆池(6)及第二拌浆池(20),两个拌浆池的长×宽×高均相等;所述膨化池集成包括第一膨化池(8)及第二膨化池(18),两个膨化池的长×宽×高均相等;所述沉淀池集成包括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第四沉淀池(22)、第五沉淀池(23)、第六沉淀池(24)、第七沉淀池(25)、第八沉淀池(26)、第九沉淀池(27)、第十沉淀池(28)、第十一沉淀池(29)及第十二沉淀池(30),十二个沉淀池的长×宽×高均相等;所述调整池集成包括第一调整池(4)、第二调整池(12)、第三调整池(14)及第四调整池(21),四个调整池的长×宽×高均相等;所述回浆池集成包括第一回浆池(9)、第二回浆池(11)、第三回浆池(15)及第四回浆池(17),四个回浆池的长×宽×高均相等;所述设备池集成包括第一设备池(10)及第二设备池(16),各设备池的长×宽×高均相等;将第一调整池(4)、第二调整池(12)、第三调整池(14)和第四调整池(21)按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形成长形槽,按所述长形槽长度方向在其两端铺设两条钢轨,并分别在第一调整池(4)、第二调整池(12)、第三调整池(14)和第四调整池(21)两侧的钢轨上架设各自的移动搅拌装置,移动搅拌装置配有搅拌器、行走轮及钢轨轮,所述行走轮前后移动加上所述钢轨轮左右行走能使所述搅拌器在该调整池的任意位置实施搅拌;在所述长形槽的前方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有第三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2)、第一沉淀池(1)、第十二沉淀池(30)、第十一沉淀池(29)、第十沉淀池(28)、第九沉淀池(27)、第八沉淀池(26)、第七沉淀池(25)、第六沉淀池(24)、第五沉淀池(23)和第四沉淀池(22),第三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2)和第一沉淀池(1)构成第一组使用池,第十二沉淀池(30)、第十一沉淀池(29)和第十沉淀池(28)构成第一组备用池,第九沉淀池(27)、第八沉淀池(26)和第七沉淀池(25)构成第二组使用池,第六沉淀池(24)、第五沉淀池(23)和第四沉淀池(22)构成第二组备用池,各组中的沉淀池均通过顶部配置的数个溢流口实现泥浆的相互连通;在所述长形槽的后方正中配置清水池(13),在清水池的右侧后端配置有第二设备池(16),在清水池的右侧前端配置第三回浆池(15)和第四回浆池(17),在第二设备池(16)右侧配置第二膨化池(18),在第四回浆池(17)右侧配置第二拌浆池(20),在第二膨化池(18)和第二拌浆池(20)右侧配置第二库房(19),在清水池的左侧后端配置有第一设备池(10),在清水池的左侧前端配置第二回浆池(11)和第一回浆池(9),在第一设备池(10)左侧配置第一膨化池(8),在第一回浆池(9)左侧配置第一拌浆池(6),在第一膨化池(8)和第一拌浆池(6)左侧配置第一库房(7);在第一设备池(10)和第二设备池(16)中均配备有进浆泵;所述第一组使用池、所述第一组备用池、第一调整池(4)、第二调整池(12)、第一回浆池(9)、第二回浆池(11)、第一设备池(10)、第一拌浆池(6)和第一膨化池(8)形成第一台泥水盾构机的循环泥浆系统,所述第二组使用池、所述第二组备用池、第三调整池(14)、第四调整池(21)、第三回浆池(15)、第四回浆池(17)、第二设备池(16)、第二拌浆池(20)和第二膨化池(18)形成第二台泥水盾构机的循环泥浆系统;清水池(13)为两台泥水盾构机共用;第一台泥水盾构机施工前,先利用第一库房(7)中存储的膨润土、纯碱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清水池(13)中存储的清水在第一拌浆池(6)中拌制新鲜泥浆,所述新鲜泥浆的比重是1.05g/cm3而其粘度控制在18~24s,然后将所述新鲜泥浆泵送至第一膨化池(8)中进行膨化,所述新鲜泥浆膨化24小时后形成膨化泥浆,然后将所述膨化泥浆输送至第一调整池(4)中存储并搅拌形成掘进泥浆;当第一台泥水盾构机开始掘进施工时,将第一设备池(10)中所述进浆泵与第二回浆池(11)的管路关闭,开启所述进浆泵与第一回浆池(9)连接的管路,由所述进浆泵将第一回浆池(9)中的掘进泥浆输送至第一台泥水盾构机的刀盘仓中,所述掘进泥浆再与刀盘仓切削下的渣土混合形成渣土泥浆,然后通过第一台泥水盾构机配置的排浆泵将所述渣土泥浆输送至泥水分离系统进行固液分离,所述泥水分离系统将渣土泥浆分离成直径20μm以上的固体颗粒物和分离泥浆,所述分离泥浆进入第一沉淀池(1)进行沉淀并获得沉淀泥浆,所述沉淀泥浆再通过溢流口分别流入第二沉淀池(2)和第三沉淀池(3),对所述沉淀泥浆要进行比重和粘度检测:当所述沉淀泥浆的比重在1.05~1.2g/cm3而其粘度在18~24s时,所述沉淀泥浆经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沉淀后流入第一调整池(4),由于泥浆在泥水盾构机掘进施工过程和泥水分离系统中会不断损失,为保证泥水盾构机正常施工,需要不断的向第一调整池(4)中补充所述膨化泥浆,所述沉淀泥浆和补充的所述膨化泥浆混合后经移动搅拌装置(5)充分搅拌后进入第一回浆池(9),再由第一设备池中所述进浆泵输送至第一台泥水盾构机循环使用;当所述沉淀泥浆比重大于1.2g/cm3或是当所述沉淀泥浆粘度大于24s时,关闭第一设备池(10)中所述进浆泵与第一回浆池(9)之间的管路和泥水处理系统与所述第一组使用池之间的排浆管路,同时开启所述进浆泵与第二回浆池之间的管路和所述泥水分离系统与第一组备用池之间的管路,启用所述第一组备用池、第二调整池(12)、第二回浆池(11),此时,从所述泥水分离系统分离出的所述分离泥浆进入第十二沉淀池(30),再经第十一沉淀池(29)和第十沉淀池(28)后流入第二调整池(12),所述沉淀泥浆与所述膨化泥浆在第二沉淀池(2)经充分搅拌混合后进入第二回浆池(11),再经第一设备池(10)中所述进浆泵输送至第一台泥水盾构机循环使用;与此同时,所述第一组使用池的所述沉淀泥浆通过离心机集成和压滤机集成进行离心和压滤处理,将所述沉淀泥浆的比重和粘度降至合理范围后备用;当第一组备用池的泥浆比重和粘度上升至无法满足第一台泥水盾构施工需要时,将所述泥水分离系统流入第一组备用池的排浆管路和第二回浆池(11)的进浆管路关闭,同时开启所述泥水分离系统流入第一组使用池的排浆管路和第一回浆池(9)的进浆管路,如此循环即可满足第一台泥水盾构机的使用;第二台泥水盾构机所使用泥浆循环方式和第一台泥水盾构机的使用方式相同,当第一台泥水盾构机的泥浆循环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切换至第二台泥水盾构机的所述泥浆循环系统,也就是说,两个所述泥浆循环系统是能任意切换使用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6880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