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力活塞泵换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3380.7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6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崔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迺林 |
主分类号: | F04B9/103 | 分类号: | F04B9/103;F04B49/22;F04B5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活塞泵换向阀,它由先导阀和主阀组成,包括先导阀座、空心阀芯、滑杆、上阀座、下阀座及主阀芯,当空心阀芯处于下部位置时,控制流道与乏液流道连通,主阀芯处于下部位置,由主阀提供的动力液促使动力活塞上行,当空心阀芯处于上部位置时动力液控制主阀芯在上部坐封,由先导阀提供的动力液促使动力活塞下行,空心阀芯的初始动作由动力活塞触动滑杆提供,然后由液压力推至换向位置,由于换向阀采用了锥阀组合的结构,阀座与阀芯是线密封,可直接用水做动力液,并且换向平稳,无振动撞击,寿命长。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阀芯 动力液 动力活塞 换向阀 主阀芯 水力活塞泵 下部位置 先导阀 滑杆 主阀 换向位置 控制流道 上部位置 先导阀座 上阀座 无振动 下阀座 线密封 液压力 乏液 阀芯 阀座 换向 流道 锥阀 坐封 连通 下行 上行 | ||
【主权项】:
1.一种水力活塞泵换向阀,由先导阀(10)和主阀(20)组成,其特征在于:先导阀(10)包括先导阀座(13)、空心阀芯(12)、滑杆(17)、滑套(14),先导阀座(13)上装有第一密封圈(11a)和第二密封圈(11b),滑套(14)上装有第三密封圈(11c),先导阀座(13)及滑套(14)固定安装在先导阀的壳体(18′)内,空心阀芯(12)套装在先导阀座(13)和滑套(14)内,空心阀芯尾部(12′)与滑套(14)内径动配合,滑杆(17)上装有第一触发挡(15)和第二触发挡(16),最下端装有挡环(17a),先导阀(10)上还设有高压腔(30)、控制连通孔(35)、乏液连通孔(36)、动力连通孔(38)、下动力流道(31)、下交变流道(32)、乏液流道(33),控制流道(34),空心阀芯(12)与滑杆(17)之间形成第一环形通道(39)、空心阀芯(12)外圆与先导阀座(13)的内圆形成第二环形流道(39′),主阀(20)包括上阀座(23)、下阀座(23a)、上密封套(26)、下密封套(26a)及限位套(27),它们全部安装在主阀壳体(18)内,上阀座(23)上装有第四密封圈(21a)、下阀座(23a)上装有第五密封圈(21d)、上密封套(26)的内外圆上分别装有第六密封圈(21b)和第七密封圈(21e)、下密封套(26a)的内外圆上分别装有第八密封圈(21c)和第九密封圈(21g)、主阀芯(22)上装有第十密封圈(21f),其中第四密封圈(21a)、第五密封圈(21d)、第六密封圈(21b)、第八密封圈(21c)是静密封,第七密封圈(21e)、第九密封圈(21g)、第十密封圈(21f)是动密封,主阀(20)上部还装有固定螺母(28),主阀(20)还包括主阀芯(22)、主阀芯(22)是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结构,它设有径向呼吸孔(43)、纵向呼吸孔(44),主阀芯(22)尾部还装有节流阀(24),节流阀(24)上设有阻尼孔(25),主阀(20)设有动力腔(40)、第一连通腔(45)、第二连通腔(48)、乏液腔(49)、呼吸腔(46)、控制腔(47),主阀(20)上还设有上动力流道(41)和上交变流道(42),动力腔(40)通过上动力流道(41)、下动力流道(31)、动力连通孔(38)及第一环形通道(39)与高压腔(30)连通,控制流道(34)上端与控制腔(47)连通,中间与控制连通孔(35)连通,下端通往动力活塞的上工作腔,上交变流道(42)上端与第一连通腔(45)连通,中间与第二连通腔(48)连通,下端与下交变流道(32)连通,下交变流道(32)通往动力活塞的下工作腔,乏液流道(33)上端与乏液腔(49)连通,下端与乏液连通孔(36)连通,同时与油套环形空间(37)连通,主阀芯(22)上的径向呼吸孔(43)与呼吸腔(46)连通,纵向呼吸孔(44)与阻尼孔(25)连通,阻尼孔(25)与乏液腔(49)连通并通过乏液通道(33)连通油套环形空间(37),当水力活塞泵的动力端(50)的动力活塞(53)运行接近其行程死点时通过挡环(17a)或第二触发挡(16)推动空心阀芯(12)改变位置并在液压力作用下与先导阀座(13)坐封,从而改变动力液在先导阀(10)中各个流道内的走向并通过控制连通孔(35)、控制流道(34)及主阀(20)上的控制腔(47)来控制主阀芯(22)的上下位置,由此改变动力液与乏液的走向,实现控制动力活塞(53)的运动方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迺林,未经崔迺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8338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折叠升降停车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检测温室棚面开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