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孔输入轴的温冷复合锻造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0511.4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3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煊;吴先洋;张海英;费宁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31201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深孔输入轴的温冷复合锻造成形方法,通过模具对坯料进行温锻制坯,得到包含过渡段的温锻件,再对温锻件的大端和小端进行冷挤压深孔得到最终锻件;温锻制坯包括以下工序:顺序下料、抛丸、加热、两次缩颈成形、墩粗、反挤内孔和整形;冷挤压深孔包括以下工序:顺序退火、抛丸、磷皂化、反挤小端深孔和墩挤大端深孔。本发明设计合理,结合了温锻和冷锻的工艺优点,各工序成形载荷低,模具受力小,从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并且产品尺寸满足技术要求,质量稳定,冲头寿命高,后续钻孔余量少,提高材料利用率。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复合 锻造 成形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温冷复合锻造成形装置的深孔输入轴温锻件的温冷复合锻造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模具对坯料进行温锻制坯,得到包含过渡段的温锻件,再对温锻件的大端和小端进行冷挤压深孔得到最终锻件;/n所述的温锻制坯包括以下工序:顺序下料、抛丸、加热、两次缩颈成形、镦粗、反挤内孔和整形;/n所述的下料是指:根据最终锻件的尺寸要求,计算出锻件重量,选择名义重量与锻件重量相同的特定直径的圆柱形棒料,采用圆盘锯进行下料;/n所述的加热是指:使用中频加热装置对棒料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825±25℃;/n所述的两次缩颈成形是指:通过模具对加热后的棒料进行两道缩颈成形,形成两段不同直径的棒料;/n所述的镦粗是指:通过模具对经过两次缩颈成形后的棒料进行镦粗,形成法兰;/n所述的反挤内孔是指:在法兰的上端面反向挤压,形成内孔和过渡段;/n所述的冷挤压深孔包括以下工序:顺序退火、抛丸、磷皂化、反挤小端深孔和镦挤大端深孔;/n所述的反挤小端深孔是指:当下模型腔随着设备滑块向下运动时,锻件的小端部分的材料沿着下冲头的轮廓向下运动,形成小端深孔;/n所述的镦挤大端深孔是指:在内孔内部挤出大端深孔,同时锻件的大端部分的外径增大,形成带深孔的输入轴最终锻件,其中法兰的上端面用上冲头外圈将其压住,防止镦挤大端深孔时造成内孔的直径收缩,上冲头外圈施加到法兰的压力为5Mpa;/n所述的输入轴温锻件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法兰、过渡段、大端和小端,其中:法兰内设有内孔,用于降低后续冷挤压深孔时的成形载荷和模具受力的过渡段和大端内设有大端深孔,小端内设有小端深孔,内孔与大端深孔相连通;/n所述的过渡段的上端面直径与下端面直径的差的范围满足4~7mm,且该上端面在输入轴温锻件的相对位置在整个温冷复合锻造成形工艺过程中保持不变;/n所述的过渡段与法兰的下端面的距离为8~15mm;/n所述过渡段的锥角角度为10°~20°;/n所述的温冷复合锻造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其中:上模部分包括上冲头和套接于其外部的悬挂式上冲头外圈,下模部分包括带有弹性件的下模型腔和设置于其内部的下冲头,该下模型腔通过氮气弹簧实现浮动功能;/n所述的上冲头外圈通过连杆悬挂在上冲头外侧。/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9051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型护栏
- 下一篇:一种金属表面批量处理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