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3579.1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3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任大军;康晨;黄朝凡;邓志群;郭慧文;张淑琴;张晓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左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阳极可渗透式反应墙和阳极槽(21),右侧由内向外依次设有阴极可渗透式反应墙和阴极槽(17)。阳极可渗透式反应墙由一号无机渗透膜(4)、二号无机渗透膜(5)和土工布(6)组成;阴极可渗透式反应墙由三号无机渗透膜(11)、四号无机渗透膜(12)和土工布(10)组成。阳极可渗透式反应墙和阴极可渗透式反应墙对应的加入阳极漆酶/ABTS介体体系(20)和阴极漆酶/ABTS介体体系(18);恒压直流电源(7)的电压为0.5~1.5V/cm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污染 土壤 修复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系统是:/n在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的上方搭设有防雨棚,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表面设有含水率控制器(8);在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的左侧由内向外依次设有阳极可渗透式反应墙和阳极槽(21),在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的右侧由内向外依次设有阴极可渗透式反应墙和阴极槽(17);/n阳极可渗透式反应墙、阳极槽(21)、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阴极槽(17)和阴极可渗透式反应墙为一矩形整块;阳极可渗透式反应墙︰阳极槽(21)︰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阴极槽(17)︰阴极可渗透式反应墙的面积比为1∶(1~3)∶(5~50)︰(1~3)︰1;/n阳极可渗透式反应墙由一号无机渗透膜(4)、二号无机渗透膜(5)和一号土工布(6)组成;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的左侧面紧贴有一号土工布(6),阳极槽(21)的右侧面贴有一号无机渗透膜(4),一号土工布(6)与一号无机渗透膜(4)间设有二号无机渗透膜(5);一号土工布(6)与二号无机渗透膜(5)间的距离为5~10cm,二号无机渗透膜(5)与一号无机渗透膜(4)间的距离为40~60cm;一号无机渗透膜(4)、二号无机渗透膜(5)和一号土工布(6)之间均注有阳极缓冲溶液;/n阴极可渗透式反应墙由三号无机渗透膜(11)、四号无机渗透膜(12)和二号土工布(10)组成;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的右侧面紧贴有二号土工布(10),阴极槽(17)的左侧面贴有四号无机渗透膜(12),二号土工布(10)与四号无机渗透膜(12)间设有三号无机渗透膜(11);二号土工布(10)与三号无机渗透膜(11)间的距离为5~10cm,三号无机渗透膜(11)与四号无机渗透膜(12)间的距离为40~60cm;三号无机渗透膜(11)、四号无机渗透膜(12)和二号土工布(10)之间均注有阴极缓冲溶液;/n除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底面、一号土工布(6)、二号土工布(10)、一号无机渗透膜(4)、二号无机渗透膜(5)、三号无机渗透膜(11)和四号无机渗透膜(12)接触面外,其他接触面均为防渗面;/n待修复的复合污染土壤(19)两侧对应地设有阳极缓冲池(1)和阴极缓冲池(15),第一恒流泵(2)的入口通过水管与阳极槽(21)的上部相通,第一恒流泵(2)的出口通过水管与阳极缓冲池(1)的上部相通;第二恒流泵(3)的出口通过水管与阳极槽(21)相通,第二恒流泵(3)的入口通过水管与阳极缓冲池(1)相通,与第二恒流泵(3)相通的水管两端与对应的阳极槽(21)和阳极缓冲池(1)的底部距离为10~20cm;/n第三恒流泵(14)的入口通过水管与阴极槽(17)的上部相通,第三恒流泵(14)的出口通过水管与阴极缓冲池(15)的上部相通;第四恒流泵(13)的出口通过水管与阴极槽(17)相通,第四恒流泵(13)的入口通过水管与阴极缓冲池(15)相通,与第四恒流泵(13)相通的水管两端与对应的阴极槽(17)和阴极缓冲池(15)的底部距离为10~20cm;/n阳极槽(21)和阴极槽(17)中对应地设有阳极石墨电极(22)和阴极石墨电极(16),阳极石墨电极(22)与恒压直流电源(7)的正极连接,阴极石墨电极(16)通过电流表(9)与恒压直流电源(7)的负极连接;恒压直流电源(7)的电压为0.5~1.5V/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0357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沙治沙围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面积防沙固沙栅栏